熱門:

2019年10月26日

Jeffrey D. Sachs

叛亂為何在富裕城市發生

抗議活動和騷亂今年在全世界3座比較富裕的城市爆發。自2018年11月法國總統馬克龍上調燃油稅後不久,巴黎就一直面臨着抗議和騷亂的浪潮。自今年3月,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提出一項法律允許引渡犯人到中國內地以來,香港就一直處在動盪之中。本月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也爆發騷亂,因為總統皮涅拉下令提高地鐵價格。每起抗議均有其獨特的地方因素,但綜合起來,它們向世人表明當不公平感與普遍認為的低社會流動性結合在一起時會發生什麼事。

按照人均GDP衡量標準,這3座城市均為經濟成功的典範。香港的人均收入約為4萬美元,巴黎超過6萬美元,拉美最富裕城市之一的聖地牙哥則約為1.8萬美元。

港人GDP前列 選擇自由絕望

在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19年全球競爭力報告中,香港位列第三、法國位列第15,而智利則位列第33(在拉丁美洲的排名遙遙領先)。儘管按照傳統標準這些國家相當富裕並具有競爭力,但其民眾對生活的關鍵領域卻感到不滿。2019年世界幸福報告顯示,香港、法國和智利的民眾感覺他們的生活在某些重要領域停滯不前。

每年,蓋洛普民意測驗都會詢問全世界的民眾,「你們對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是否感到滿意?」儘管香港在人均GDP上位列全球第九,但在公眾選擇生活道路的個人自由方面卻僅排名第66位,比人均GDP的排名要低得多。同樣的差異在法國(人均GDP排名第25位,但選擇自由僅排名第69位)和智利(上述兩項指標排名分別是第48位和第98位)也明顯存在着。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傳統基金會和西蒙.弗雷澤大學均認為香港經濟自由位列全球之首,但香港居民在生活選擇自由方面卻是感到絕望的。在這3個國家或地區,沒有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年輕人對找到負擔得起的住房和體面工作的機會,感到十分絕望。在香港,房價相對於平均工資的水平為世界最高。智利則是經合組織(高收入國家俱樂部)內部收入不平等最嚴重的國家。在法國,精英家庭的子女在生活道路的選擇上是擁有巨大優勢的。

因為房價居高不下,絕大多數人被趕出中央商務區,往往依靠私家車或公共交通來滿足上下班需求。因此,不少公眾可能對交通價格的變化尤為敏感,這一點已經被巴黎和聖地牙哥爆發的抗議活動所證實了。

香港、法國和智利並不是唯一面對社會流動性危機和不平等所引發不滿的國家或地區。美國正出現自殺率飆升和大規模槍擊事件等其他社會困境現象,目前的不平等前所未有,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也呈現崩潰式下降。如果我們繼續以習以為常的方式來處理政治和經濟,美國將肯定會看到更多的社會爆炸場面。

我們必須從這3起最新案例中汲取某些教訓,才能避免出現這樣的結果。3個政府均被抗議活動蒙蔽了雙眼。因為無法把握公眾情緒,他們未能料到一次看似無關緊要的政策行動(香港的《逃犯條例》修訂、法國的增收燃油稅,以及智利提高地鐵價格)會引發一起大規模的社會爆炸。

或許最重要,也最不出人意料的是,公眾真實情緒完全不是傳統經濟幸福感指標可以衡量的。人均GDP衡量經濟體的平均收入,但卻完全無法反映分配、人們對公平或不公平的認知、公眾的財務脆弱感或嚴重影響總體生活品質的其他條件(如對政府信任與否)。而像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指數、傳統基金會經濟自由指數、西蒙.弗雷澤大學經濟自由指數等排名對公眾的主觀公平感、生活選擇自由、政府信任感和對其他公民信任感的反映也是遠遠不夠的。

要想了解公眾情緒,就必須直接詢問公眾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個人自由感、對政府及同胞的信任,以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社會動盪前景的社會生活其他方面的看法。蓋洛普的年度幸福調查恰恰採用了這種方法,我與同事每年都會在世界幸福報告中引用蓋洛普的調查結果。

須提升公眾服務 再分配財富

2015年,世界各國政府通過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反應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具體而言,就是要超越GDP增長和人均收入等傳統指標,轉而採用更為豐富的全套衡量標準,包括社會公平度、信任和環境可持續與否。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不僅特別關注收入不平等(可持續發展目標第10條),還特別關注涉及面更廣的影響幸福的舉措(可持續發展目標第3條)。

所有社會都必須為民眾把脈,對社會不幸福和不信任的根源引起足夠的關注。沒有公平和環境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只會帶來混亂,而不會帶來幸福。我們需要大力提升公眾服務、加大從富人到窮人的收入再分配,以及通過更多公共投資來實現環境的可持續度。即使終止燃油補貼或提高地鐵價格以彌補成本等看似理性的政策選擇同樣會引發大規模動盪,事關這些政策是在低社會信任度、不平等現象嚴重和不公平感普遍存在的前提下實施的。

作者為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學及衞生政策與管理學教授、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主任。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9.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