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4日

J.Bradford DeLong

美國不「需要」一場衰退

我最近收到一封來自好友俄勒岡大學教授Mark Thoma的電子郵件,詢問我是否留意到有愈來愈多的評論文章暗示,經濟衰退是一種對經濟利好而且健康的淨化(或類似的情況)。事實上我也注意到有日益增加的評論者正在表達這樣的觀點,即「衰退縱使痛苦,但卻是實現增長的必要投入。」這讓我驚訝不已。

但顯然我錯了。該論據已經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所謂「殭屍理念」的註腳——「就是那些早就被證據或邏輯所證為不實,但卻死而不僵,繼續吞噬人們大腦」的理論。那些自稱歡迎衰退的人顯然從未看過資料。因為如果他們翻閱資料就會明白,經濟上的有益結構性變化都發生在繁榮時期而非蕭條時期。

很顯然,把勞動者從低邊際效益產品生產轉移到零邊際效益產品生產並非進步之舉。同時也沒有任何理論或實證表明,在經濟上升期不能把人力和資源直接從低邊際產品活動轉移到高邊際效益產品生產,好像需要一場徹底的破壞,才能為這類轉移創造條件似的。那些大事鼓吹衰退的人通常不是消費者、勞動者或僱主,而往往是金融家。

無可否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盧卡斯(Robert Lucas)曾於1970年代推測說,經濟繁榮期過後勞動者實際上最終會對那段好時光感到不滿。他指出由於誤判了所購買商品的價格,勞動者會發現他們其實高估了自己的實際(排除通脹因素後)工資:他們的收入並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多。但是盧卡斯從未解釋過,為何勞動者應當掌握的工資資訊要比他們為雜貨、房租等所支付價格的資訊更多。即使對某些過程的抽象描述,這一總體猜想也沒有多大意義。

不過,出於同樣的原因,消費者很少會誤判所購買產品的效益。而企業也同樣很少對經濟繁榮時期的生產感到不高興,它們對買入價的了解也與出售價一樣多,它們也受到盧卡斯所謂的「名義性錯覺」的影響。雖然壟斷(和壟斷性)力量會在價格和邊際收入(以及工資和邊際勞動力成本之間)之間造成干擾。

那麼究竟誰是繁榮時期最被蒙蔽的人呢?是所有投資於Theranos(血液檢測初創企業)這類騙子企業,或把錢放進WeWork和比特幣等高風險投資的人。他們是對這一事實感到鬱悶的人,也是希望央行能盡早減少貨幣供應的人。羡慕與貪婪一直都是說服某些人在泡沫高峰期買入的原因。直到一地雞毛時這些更大的儍瓜才會思考,為何缺乏更多關於風險的暗示,或者當時為何沒有參考其他論點來讓自己保持清醒。

然而,即使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繁榮之後需要一段時間來進行清盤和收縮的信條仍然令人難以理解。商業周期可能以一場滾動調整——資產價值被調低以反映基本面——來收尾,或者以蕭條和大規模失業告終。但從來沒有任何充分的理由說明第二個選項應當佔優。

J.布拉德福德.德隆曾任美國財政部助理副部長,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智庫機構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研究員。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 2019.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