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9月9日

龍子維

向學生學習不服從的勇氣

在香港推行政策倡議,一直以來有一個死胡同——「做實事」的人認為推動政策毋須理會政治,而推動政治的人卻往往認為政策倡議會導致去政治化;結果是前者(例如是官僚、專家、學者)主導政策討論而得出極其保守的結果,而後者(例如是政客、議員、社運組織者)推動的政治改革甚至是「革命」往往缺乏具體內容。

在當前的政治格局下,香港人不關心空氣污染與全球暖化,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由行政長官一手促成的政治危機,直接導致過去3個月全民政治化的「創舉」。如果政治管治失效是危機,全民覺醒則是轉變的契機。如果政府官員還有一丁點的自省與學習能力的話,應該不恥下問,向在運動前線的學生請教如何破局。

一、不要自欺欺人 真誠地面對問題核心

希望有讀者知道,現時香港有兩個影響深遠的公眾諮詢:第一個是「2025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第二個是「香港長遠減碳策略」;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無人理會。

筆者曾參與「2025空氣質素指標檢討」8月公眾諮詢論壇,只有寥寥20餘人,除了筆者及幾位關心議題的發言者外,幾乎毫無討論的氣氛,學者專家官僚走過場後,保守政策依舊毫無改變。

官員們知道為什麼會無人關心這些重要的問題呢?是香港人不了解、不明白問題的重要性嗎?不,今年3月就有1000名香港學生發起氣候遊行,健康空氣行動亦在今年8月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進行香港空氣質素指標意見調查,超過一半受訪者(54%)「很反對」或「幾反對」政府提出的指標修訂未達世衞《指引》的最終指標。

無人理會的原因很簡單:市民覺得這些諮詢是虛偽、不真誠、自欺欺人的。

這些諮詢的最大問題是,先有結論,然後透過種種的科學計算去證明結論背後的「理據」。以「2025空氣質素指標檢討」為例,健康風險評估只有一個情境——政府建議的情境。有沒有達到世衞《指引》的健康效益評估?假如香港公共交通全面電動化有什麼健康效益?如果控制不了跨境污染,會對本港市民健康帶來什麼額外的影響?抱歉,以上問題的答案通通欠奉,因為劇本在公眾諮詢之前早已寫定,你只能認同政府的修訂,看看公眾諮詢網頁「網上意見收集表格」的設計,只有認同而沒有反對的選項。

這就像在說:香港人,認命吧!你不配擁有健康的空氣,下一代也不會有美好的將來。

掌握改變權力的官僚、掌握話語權的專家學者,你們有罷課學生的勇氣嗎?今年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的開學禮,台上播放國歌,一班木無表情的教師,台下的同學唱着的,卻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這就是不服從:不因現狀的惡劣而屈服,而要勇敢地提出問題的核心。

二、對惡劣的現狀不應自覺馴服

國王的新衣是如何自欺欺人的呢?先拋出「長遠達標」的法寶,當有人質疑現在空氣很差,碳排放是地球有史以來新高,必須進行深層徹底的改革,官僚便可以回應:我們認同世衞/全球科學家的共識,長遠必會達致世衞《指引》/《巴黎協定》的目標。

大家還記得凱恩斯的名句嗎?——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與「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時代不同,精準的科學計算有助我們更了解問題的核心和解決方式的潛力,但科學本身無法取代價值判斷,如何制訂政策,本身就是極其政治的行動,所有政策的改動都必然會改變既有的政治利益格局。

如果維持惡劣現狀的原因,是由於主政者屈服於現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然後訴諸科學證明有關決定,所有有自主意志的科學家都必須進行獨立的道德判斷,是否應該馴服於惡劣的現狀,而對官僚的政治決定有太多退無可退的讓步。

所有教導談判課程的課本都有這一條:不要因為要達成共識/成交而忘記自己本身的底線。道理好像每一個人都懂得,卻往往知易行難,因為這需要道德上的勇氣(尤其是對權力說不)。莊陳有引述《小王子》引得好:「唯有心才能看得清楚,眼睛是看不見真正重要的東西的。」學生為什麼會犧牲少年無憂無慮的美好,大人們應該好好讀一讀《明報》報道引述何郭佩珍中學學生罷課的一句話:「我的犧牲微不足道!」

這就是面對權力、面對看似難以改變的現狀最需要的勇氣,就是不服從、不自覺馴服的勇氣。

三、上一代的問題不應該留待下一代「處理」

上一代的人盡享經濟起飛的紅利,卻近乎沒有想過跨代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的問題。對應環境問題的政策大都是口惠而實不至,世衞多年前已經確定空氣污染是全球第一大的環境健康風險,全球每日便有接近2萬人因空氣污染而死亡;全球暖化已幾近步入不可逆轉的關口,大規模的極端氣候覆蓋及物種消失,威脅着我們下一代的存活。

然而,現時政府的行動卻告訴我們,似乎我們還可以有幾個10年可以等待。

學生很清楚這個道理:為什麼學生會義無反顧地走出來?活在同溫層的既得利益者,是否都會想像青年們全是被洗腦,需要接受再(馴化)教育?假如官員還有任何膽量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便走入群眾跟大家對話吧(不是預先派籌的那種)。香港的民主化已經拖得太久,走出街的人都知道當權者的決定是錯的,唯有行動可以代替說話,改變應該就在當下發生,不論是政治,還是我們每天吸入的空氣。

那些還執着於諮詢程序或是擴大版閉門會議的人是否明白,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去為下一代建立有希望的未來?繼續用空洞蒼白無力的語言,包裝無心無力破局的懦弱,只會讓可以真正改變城市的力量遠離,加速香港沉淪。

龍子維  影子長策會成員、健康空氣行動高級社區關係經理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