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
在歷史上,北極是一個苦寒之地,一直被視為沒有經濟、軍事價值的雞肋,但最近卻成為各國的博弈場。
由於氣候變暖,北極地區冰雪消融速度加快,使北極地區在軍事對抗、海洋航運、資源開發等領域的價值空前突顯。各國視北極為能源資源的「新中東」、全球經濟「新命脈」、世界軍事的「新制高點」,不斷加快部署。
目前,北極圈周邊8個國家當中,按照領土大陸架自然延伸的原則來講,俄羅斯佔有最大的優勢,其次是加拿大,美國第三。
不過,俄羅斯除了軍事實力還不容小覷外,其經濟已今非昔比,單靠本身的實力,俄羅斯已難以抗衡美國及其盟友在北極的勢力。
雖然中國並非北極國家,但已躍身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加上已拋棄以往韜光養晦的國策,銳意推進「一帶一路」,爭取在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在各取所需下,中俄一拍即合。
近年來,中俄領導人會面時多次提及開展北極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絲路」。北方航道穿越俄羅斯北方而過,大幅縮短航行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時間,因冰層融化使其愈來愈有利用價值,中俄都有意讓這條海上航道成為中國「新絲路」計劃一部分,兩國從2016年起已多次舉行北極聯合考察活動。此外,中國也大舉投資北極,2012到2017年投資金額將近900億美元。
以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擁有60%的北極領土,如果與資金充沛、基建實力強橫的中國強強聯合,那麼在北極圈這個戰略重地,美國就沒有話事權了。這是為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日在芬蘭出席「北極理事會」部長級會議要採取先發制人,指摘中俄在北極的行為具侵略性,以及批評中國企圖把北極變成另一個南海。
美國還有更毒的一招是,強調中國不是一個北極國家,在北極沒有任何權利,以及老調重彈,批評中國在北極的投資造成生態破壞。當然,中國不會承認以上指摘,強調北極問題的全球意義和國際影響,表明自己有權參與北極事務。況且,如果以域外國家的標準,從夏威夷到南沙群島的直線距離近9000公里,美國不也照樣派航空母艦,捍衞所謂國際航道。
國際領土的爭奪,從來只是以強弱來定奪。一旦中俄在北極事務上全面合作,美國也將會聯合加拿大、格陵蘭、冰島和挪威等西方國家,屆時北極將會成為新的冷戰場地。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改善家居環境 預防長者跌倒 |
上一篇: | 議員環團不應支持廢物徵費劫民濟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