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
近日在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罕有地主動提及一部電影︰「我知道現在大火的電影是《流浪地球》,不知道你看過沒有,建議你去看一下。」
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是今年內地賀歲片票房冠軍,上映10天票房突破30億元人民幣,超越美國科幻片《變形金剛4》2014年締造的19.7億元票房紀錄,成為內地史上最賣座的科幻大片。
科幻文學 基礎薄弱
《流浪地球》一夕爆紅,獲央媒力撐,《人民日報》稱:「中國科幻題材興起源自國家實力增強」;多家網媒稱:「《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不過,一部科幻電影票房大賣,能否開啟一個大國的科幻元年?
首先,看科幻文學。科幻電影依附於科幻文學,美國是世界上科幻電影最發達的國家,全球票房排名前20的電影中,超過一半是美國科幻電影,如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以2788億美元的票房紀錄,傲視同業。
科幻電影發達的美國,同時也是科幻文學出版大國。在英文亞馬遜網站,科幻文學超過6萬本,科幻作家超過5000名。相比之下,在中文亞馬遜網站,內地科幻作家有10本以上書目的僅兩人,其一就是《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劉慈欣。
《流浪地球》主演的吳京,盛傳片酬逾億元。對比懸殊的是,《流浪地球》原著小說發表於2000年第七期《科幻世界》,當時稿費千字僅120元,作者劉慈欣當年所獲稿費,不足3000元。劉慈欣曾感慨︰「全國能夠靠版稅養活自己的科幻作家,包括我在內,就那麼兩三個吧。」
其次,看科幻產業。科幻電影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全產業鏈的支撐。在美國,科幻電影既有迪士尼、夢工廠等大型集團支撐,也有完善的市場推廣、製作和銷售相關衍生產品的經驗,如美國《星球大戰》等知名科幻電影業鏈很長,衍生眾多周邊產品。
2018年上半年,內地科幻電影整體票房為95.06億元人民幣,這主要是由於引進國外的科幻電影,國產科幻電影票房只有8.9億元,佔比不足十分一。中國電影衍生品運營機制不夠完善,科幻片《流浪地球》的後市場開發,仍是一個全新課題。
其三,看科幻教育。美國科幻文學根深葉茂,與其鼓勵創新的教育體系相關。北美地區數百所大學有開設與科幻有關的專業,幾乎所有州的大學均設科幻文學相關課程。
在內地,開設科幻小說課程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數,知名的科幻小說作者大多半途出家。根據百度訊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科幻文學專業,自2003年成立,8年共招生15人。
科幻片《流浪地球》一枝獨秀,但無改中國科幻文學持續低迷、科幻產業尚未成熟、科幻文學教育體系長期缺位的現狀,稱《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恐言之尚早。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全球教育的前瞻與反思 |
上一篇: | 提升教師專業質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