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8月8日

黃錦輝教授

零售業「跨境電商」找生機

根據政府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6月份的零售業總額為370億元,比去年同期微跌0.4%,當中表現最差的類別為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此重災區的6月按年變幅為負10.4%,表現令業界失望。有鐘錶業零售商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大吐苦水,指店舖銷售額「一月不如一月」,7月份比6月份更差,擔心零售業的頹勢可能還未見底,甚至每況愈下。

工商管理學學者認為,構成今天的困局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深圳收緊自由行政策,由一簽多行修改為一周一行,此舉大量減少了訪港旅客;二是國務院商務部減低關稅及調整銷售稅以刺激市民本土消費;三是香港「鳩嗚團」嚴重打擊內地居民來港旅遊及購物的意欲。學者更指第三項因素是致命傷,深深地影響着香港零售業。香港市民應該易地而處,認真地反省,試問有哪一位消費者願意到一個歧視及辱罵自己的地方購物呢?況且近年日本、韓國、英國、美國等國家對內地消費者都大開中門,不停推出新措施及優惠,大力吸納中國內地遊客。客觀而言,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之下,內地人實在沒有太大的誘因再來港旅遊。

零售商續指開源節流是營商的金科玉律,既然開源受阻,商人本應可以積極節流。可是香港租金太高,工資亦不便宜,加上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入行,因為擔心零售業工作時間太長。在這些不利的營商環境之下,在香港經營實體商店實在難以有利可圖。事實上受訪的學者頗為消極,他預測若然現有的中小型零售商不盡快轉型,將會是死路一條。

推銷香港產品

正因情況嚴峻,港商忙於四處尋求出路,其中不少商人投入內地與香港的「跨境電子商務」。參與商戶都深信內地消費者對香港的產品及服務仍然充滿信心,而核心問題只是內地人不願親來香港,因此港商可以充分利用「跨境電商」平台推銷香港產品,達致內地顧客雖身不在港仍能購買「信得過、靠得住」的港貨。

國務院商務部於2013年已推出措施支持自貿區落實「跨境電商」服務,其中最顯著的舉措是簡化稅收。所有透過此途徑進口的境外產品,只須支付簡單的「行郵稅」,而繳付的數目則視乎貨品銷售金額而定,例如500元人民幣以下貨品所需的「行郵稅」只是貨品的10%而已。

從另一角度看,「跨境電商」可幫助港商節流。一方面他們可以逐步放棄經營實體店舖,避免捱貴租。另一方面,他們亦可以減省人手。在這些有利條件之下,香港零售商實在不容錯失機遇。然而,當港商偏重電商模式,應運而生的可能是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包括失業率上升、店舖租務市場急轉下滑等情況。「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政府和業界應該保持緊密合作,正視這些難題。

作者黃錦輝教授為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主席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