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9名舊生在校工作 聖馬可中學傳承歸屬感

林艷虹| 中學導覽

2023年11月16日

港島東傳統名校聖馬可中學,校風純樸,學生成績品行優異,對學校有強烈歸屬感。不少舊生重返學校擔任教師,展現了他們的傳承精神。

現時共有7位老師、一位言語治療師和一名實習生,以舊生身份為師弟師妹提供指導及分享經驗,回饋母校。這次訪問,除了陳思茵校長詳談教育理念與未來發展動向,還有4位不同年代的舊生,分別是高漢琼、冼弘開、梁凱童及文樂豪幾位老師,一同回顧過去校園生活點滴。

「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教會別人。」陳校長自幼父母忙於上班,她於是將家中洋娃娃整齊排列,自己扮演小老師,向「她們」講解學校所學知識。

「這種過程不但能更有效地理解和記憶所學內容,鞏固知識,同時提升了表達能力。」從起初與洋娃娃的互動開始,到小學及中學年代擔任領袖生長,她漸漸學識待人接物和服務精神,領導才能亦不斷增強,後來考入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

「選修中文是因為它的博大精深,當中蘊含着深層意義的詩詞歌賦,讓人深入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價值觀。特別是古代詩歌,大多描繪淒涼境遇,例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透過文字傳達詩人對貧困現實世界的感受和思考。」陳校長認真地說。

加上她遇到的中文老師都具有親和力,使學生喜歡中文,她想將這種教學精神傳承下去,便立志投身教育界,成為中文老師。「我認為學校是一個教育群體,不能僅僅用一把尺來衡量學生和教師的成就。每個人擁有自己的長處和上天賦予的能力,終身學習,不斷進步,並為社會作出貢獻。」

鼓勵表達個人想法

去年9月,陳校長空降聖馬可中學,成為掌舵人,雖然公務繁忙,仍抽出時間授課,負責中六宗教科。「課時不多,卻促使我得以拉近與學生之間距離,首先,宗教科不需要考DSE,學生上課時沒太大壓力。其次,考慮到疫情後學生身心靈需求,於是借助一些生活話題來了解學生,聆聽他們對學校的需要,這種溝通非常寶貴。」

陳校長讚賞學生純樸受教,但同時有些學生對師長抱有敬畏之情,對校長更是心存畏懼。「他們可能害怕見校長,擔心自己是否做錯事而要面見校長。其實,這也顯示出學生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做到最好。他們會先反省自己有否做錯事或得罪其他人,體現了學生的認真態度。」

有見及此,過去一年陳校長積極增加與學生會面機會,努力拉近距離。「在最初兩三個月裏,學生比較害羞,現在當他們在走廊上遇到我,會主動大叫Miss Chan!而且今個學年的周會,我以5個Sense作主題,譬如Sense of appreciation、Sense of belonging等,以積極互動的方式進行分享,期望學生對此有回應,自由地上前向我表達個人想法。」

中文辯論屢獲殊榮

現今學生在追求學術成績的同時,也非常緊張他人目光或與同儕比較,為了幫助學生減壓,陳校長表示學校推出了各種減壓活動:「例如靜觀練習(mindfulness),旨在讓學生放鬆身心,聆聽自我心聲,提高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

 

另外,學校也實施了大哥哥大姐姐計劃,由高年級學生關懷和支持初中學生,適應學業和生活上的壓力,同時也促進高年級學生的領導和溝通技能。「今個學年,正計劃在初中宗教科提供增潤課程,提升校內宗教氛圍,傳遞更多正面訊息。學校亦重視服務學習,疫情後將逐步重啟社區服務。」

一直以來,聖馬可中學在各項比賽的表現均非常出色,屢獲殊榮,其中以中文辯論隊成績最突出,在學界三大辯論賽獲得冠軍及亞軍,陳校長感激背後一班老師,更感謝一眾舊生的扶持。陳校長特安排幾位舊生老師憶述他們以前的校園生活點滴。

任教經濟及會計科的梁凱童老師回憶自己求學時期,已是中文辯論隊成員、中文學會幹事,2017年畢業後,她不時回來指點師弟師妹提升說話能力,給予評價和提點,讓他們不斷進步。2021年她正式成為老師,透過不同教學方法和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學習樂趣:「譬如鼓勵學生參加創業活動,由構思、設計產品,了解市場需要、宣傳、預算到市集銷售,實踐課堂上所學知識。」

回想讀書時期,梁凱童老師印象最深刻是中六時在自修室溫習至晚上9點。梁老師見到現在的學生一樣勤力溫習,學校亦因而安排了剛畢業的師兄師姐作為導師,幫學生解答學習疑難。她勉勵學生別輕視自己的能力,要懷着自信,欣賞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

昔日學生變成同事

跨學科閱讀統籌及宗教科主任高漢琼老師,是梁凱童老師的師姐,也是校內資深老師。高老師1987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1991年加入聖馬可中學成為老師,她最難忘校舍搬遷。「2001年學校由筲箕灣道搬至愛秩序灣現址,最深刻是告別舊校園的晚宴,不同年代舊生回校,象徵一個好的告別和新開始。」

高老師由學生變成老師,再與昔日的學生變成同事,她期望可激發每位同學的學習熱誠,而師弟師妹能秉持學校精神:「像校徽上展翅的獅子一樣充滿自信、強壯和勇敢,面對困難,鍥而不捨,迎難而上,作出貢獻。」

另一位聖馬可人是冼弘開老師,他2012年畢業,並於2018年加入母校的教學團隊,現為英文科副科主任及英語文學科老師。他最難忘高老師教授的中國文化課堂,以生動例子教導人禽之別,讓他覺得課堂很有趣。

冼老師文武雙全,求學時期成績優異,是羽毛球校隊成員。「我從中一打羽毛球到中六,當年的教練一直教到現在,帶領學生比賽,贏得不少獎項。我的教學初心是希望師弟師妹能夠比自己更優秀,不只學業成績,而是發揮各人專長和熱情,展翅高飛。」

近年報考DSE英語文學科的學生愈來愈少,2023年僅二百多人,負責英語文學科的冼老師認為,這科確實較困難:「然而,重點不在於選修人數多寡,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心思去學習,英語文學科能夠培養人文精神和情懷,並學會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吸引有興趣的學生。」

一同受訪的還有科學科科主任兼教授物理科的文樂豪老師,他2014年畢業,並於2022年回到聖馬可執教。「讀書時期我擔任領袖生長及英文辯論隊隊長。那時英文辯論隊成立才兩年就參加比賽,慢慢於校內培養辯論風氣。」

STEM教學是發展大趨勢,現時文老師負責STEM活動,包括培育學生成為小導師,教小學生體驗製作模型車和船,實踐課堂所學知識。「我希望學生了解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並好好善用個人才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將來有機會貢獻母校,將聖馬可精神傳承下去。」

訪問尾聲,陳校長總結:「人生就像一個package,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長處,這是上天的恩賜,但也同時有一些可能連自己都不想接受的弱點。我們正要學習發揮這些天賦,讓自己在擅長且喜歡的領域做到最好。同樣重要的是,即使遇到不喜歡或不擅長事情,也應該克服困難,取長補短,做到最好。」

正如她時常對兒子說:「面對不喜歡的事,要努力做好;對於喜歡的事情,則要做到超好!」她認為若能抱有面對挑戰並勇於學習的心態和自我要求,會使人更堅韌、不斷成長和進步。她鼓勵學生和教學團隊發揮潛能,克服困難,一同追求卓越。

 

聖馬可中學

學校類型:補助、地區:東區

創校年份:1949年、宗教:基督教

校長:陳思茵女士、班數:27班

教學團隊:62人、學生性別:男女

 

撰文:林艷虹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正能量帶領年輕人探索人生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下一篇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八字真言培訓「明日領袖」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