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9日
港股踏入8月後,至近日才稍為回穩,市場期待的大型維穩政策未有出現,但各部委陸續推出具體刺激措施,包括削減證券交易印花稅一半,並降低孖展買入保證金要求等,以令內地資本市場活躍。本月中旬恒指跌穿18000點,低見17573點,市盈率隨之回落至9倍左右,中短線吸納價值再現。內地顯示維穩決心,以抵消早前經濟數據及企業債務等負面消息的衝擊。大批科網公司中期業績不差,但股價不升反跌,對投資者來說具吸納價值。現階段中國經濟正處挑戰性轉變迎新世紀,起伏在第三季持續,第四季應有一定值博率吧!
以昨日高位計,恒指從低位累積反彈近1000點,早前超賣情況有所改善,從技術角度分析,恒指及不少個股都留下一個上升裂口,後市有下調回補風險,而恒指上方還有18800至19100點下跌裂口待回補。短期大市炒上落預期不變,估計在17800至18800點區間運行,投資者可在此空間短炒大市及個股上落。
美滙走向對港股影響中性
上周市場期待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透露利率走向,結果暗示貨幣政策正轉向審慎。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已升到5.25至5.5厘的逾22年高位,通脹率由高位見頂回落,8月份密歇根大學消費信心指數降至69.5,更重要是信貸評級機構下調美國評級,並有可能調低部分銀行或金融企業評級,9月議息維持不變機會高。
當然,歐洲央行持續上調利率,而另一個市場資金供應來源的日本央行會否加息,均導致美息暫難向下。美滙指數保持在100至104水平上落,對中港股市影響中性。
內地穩經濟刺激內循環消費的政策,難大規模措施,意味年內財政或貨幣政策暫難有過激行動,避免人民幣因減息降準預期而大幅貶值,只能適度扶持對維穩經濟有幫助的產業,包括汽車、新能源、科網平台及內地旅遊業等,極其量是對部分信貸困難的省市伸援手,由中央發債作過渡性融資吧!
外資唱衰催化恒指調整
過去兩年,外資對華投資不斷縮減是不爭事實,早前中美博弈引發政治風險,抗疫拖累經濟增長及內耗情況擴大,加上不少產業受整頓,今年第二季更因疫後復常力度遜預期,連同資金外流及人民幣滙價下跌,使A股早前挫至今年新低。上周大摩預料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拖累恒指每股盈利下跌,目標價下調12%至14%,是不到3個月內第二度下調,明年目標由21500點降至18500點,熊市目標調低至12200點,以反映內房債務、地方債、通縮、刺激政策未有及時推出等因素。
無疑大行報告只宜作某時段的參考,往往在市場信心極度低迷時唱淡催化大市調整,使恒指上周跌穿18000點關。中央推行維穩政策有其考量,包括對房企適度扶持協助交樓,中長線卻以擠走泡沫為目標,所以軟着陸有一定難度,並成為拖慢內循環的因素,以及引發債務連環爆破危機。中央面對的頭痛問題,是如何避免像日本迷失10年、20年、30年的歷史重現。
板塊輪動炒作選龍頭
中國經濟是有規劃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日本肯定有相當差異,但仍難免要面對困難調整期,特別是全球政經格局在變,中港都要求變尋出路。不過以內地依然針對不少產業長期存在的陋習需加以改革整頓,包括打擊醫療及娛樂圈不當行為,一定程度顯示對自身實力有信心。
另外,透過金磚國家組織擴大,維護各國自身權益,均意味一切在變,投資市場勢將起伏多,能否經得起短痛洗禮迎來新機遇,才是投資者尋找機會的最大考量。
大摩提及的內房債務及地方債必須如毒瘤除掉,不重複「大水漫灌」的刺激手段,可避免惡性通脹等後遺症,經歷一段較低增長及相對偏高失業率的時期,明天有望更好。
至於上周提及預料有望受惠政策扶持的板塊,可在短期炒上落預期下逢低吸納,包括旅遊、餐飲、體育用品、科網平台、濠賭、券商及新能源汽車,以龍頭股為目標,但只宜短炒。
科企飽經洗禮 業績勝預期
本欄自年初已對整頓改革優化的科網平台股有期望。科指成份股中,不少新經濟產業營運處境仍有不少困難,包括新能源車股競爭加劇且受減價戰威脅、手機零部件如瑞聲科技(02018)及舜宇光學(02382)中期盈利倒退,以及半導體及醫療平台股亦有不同政治及監管風險等。不過,一眾大型科企及平台企業,新一輪中期業績普遍勝預期,反映它們已飽經洗禮,藉本身財力及過往市場優勢,在中央對其貢獻予以肯定下逐步復常,包括在適應目前內循環消費偏向平民化,中低檔需求未減下受惠,比亞迪電子(00285)、騰訊(00700)、聯想集團(00992)、小米(01810)、金山軟件(03888)、百度(09888)、阿里巴巴(09988)、攜程(09961)及網易(09999)均有望跑贏大市。
此外,手機與新能源電動車股炒上落,旅遊股亦可逢低吸納,科指衍生工具及上述一些大型科企,可低位收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業務穩派高息 聯通攻守皆宜 |
上一篇: | 從足球遊戲領會投資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