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29日

CFA協會 CFA投資視野

【30天免費閱讀】儲局加息引發溢出效應

隨着美國聯儲局在6月底的會議上把聯邦基金利率上調0.75厘,到1.5厘至1.75厘,並可能在7月和9月再次大幅加息,大眾均熱烈討論利率、通脹和加息如何衝擊金融市場。事實上,投資者和業界必須更清楚地了解聯儲局的政策目標,加息所引致的溢出效應,過往加息的效果以及這些政策對全球金融穩定的影響。事實上,美國6月份通脹又創40年新高,迫使聯儲局繼續進取地收緊政策,於香港時間周四凌晨2時宣布再加息0.75厘,連續兩次會議合共上調1.5厘,現時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升至介乎2.25厘至2.5厘,符合市場預期。

緊縮政策 短期勢拖慢增長

目前的情況與七十年代有許多相似之處。當時供應方面的干擾使通脹加劇,主要經濟體在這段時間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且增長疲弱。主要經濟體擬走出滯脹陰霾,因此大幅加息,這個舉動亦是部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出現金融危機的導火線之一。話雖如此,現在與七十年代相比也有明顯的分別──七十年代美元嚴重疲弱,如今美元卻走勢強勁。更重要的是,主要央行現在有明確的穩定物價目標。

早在6月會議之前,從學術角度而言,聯儲局曾經考慮把通脹目標設定在3%至4%。但是,考慮到美國對物價穩定的熱切渴求,以及美國大眾對通脹的不滿情緒,現時通脹目標最終被定為2%。聯儲局指出,緊縮政策可能會在短時間內令經濟增長放緩,但認為通脹率重返2%對實現充分就業至關重要。美國政府已把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調至只有1.7%,低於3月份預期的2.8%。不過,為了能夠讓經濟軟着陸,聯儲局可能會用更多時間實現這個目標。
最近CFA協會和全球財富管理論壇(Global Asset Management Forum,簡稱GAMF)的「聯儲局加息的影響及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措施」圓桌會議上,國際和國內專家討論了通脹和聯儲局的政策目標、加息的溢出效應,以及全球金融穩定性。

阻止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

鑑於美元擁有國際貿易和金融儲備貨幣的角色,聯儲局意識到其政策框架的影響超出了美國範圍。因此,聯儲局在當地實施貨幣政策時,必須考慮相關調整會否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性構成衝擊。

由於發展中經濟體首要面臨食品和能源價格大幅上漲的壓力,他們在制定財政和貨幣政策時需要考慮如何利用政策盡快限制價格向上。就美國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而言,他們有必要阻止工資和物價螺旋式上升。中國內地的價格上漲情況並沒有預期中嚴重,目前仍有空間實施獨立貨幣政策,聯儲局加息的溢出效應對其而言依然在控制範圍之內。
美國加息可能會對缺乏修訂政策能力的新興市場產生超出預期的效應。具體來說,新興市場面臨本地貨幣貶值、資金外流、進口食品和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等風險。聯儲局加息有機會加劇新興市場的資金外流和債務違約風險,尤其是那些大量借入美元的市場,特別是短期債務。當這些情況發生時,他們的經濟將會放緩,預料會衍生更廣泛的債務問題。

全球金融穩定性形勢複雜

全球金融穩定性現時面臨的形勢十分複雜,挑戰亦嚴峻。目前形勢有以下特點:

.高負債與高通脹並存;

.高通脹與疲弱增長並存;

.高成本、疲弱需求及供應鏈與運輸鏈受干擾的情況並存;

.實體經濟疲弱與價格泡沫並存;

.各種經濟周期與貨幣政策錯位。

這些因素加起來可能會對金融穩定產生巨大衝擊,甚至引發嚴峻的全球金融危機。

為了進一步加強與貨幣監管機構在政策上的合作,主要經濟體應增強貨幣政策的前瞻性和透明度,提高政策及其影響的可預測性。新興經濟體應加強監管資金流動和監測債務風險,必要時採取有效的資金管制措施,維持國內金融和滙率的穩定性。各地貨幣監管機構要共同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的正常運作,主要經濟體的貨幣監管機構與金融監管機構之間也要加強溝通協調。

為幫助減低新興市場債務違約風險,國際金融組織和債權人須共同努力,妥善處理新興經濟體與債務相關的問題,例如透過金融穩定理事會、國際結算銀行和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採取一系列的穩定措施,這些國際金融組織在推動資金投資於新興經濟體上可擔當重要角色。

註:圓桌會議專家組成員包括GAMF主席及中國財政前部長樓繼偉、中國進出口銀行前黨委書記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聯儲局前副主席唐納德.科恩(Donald Koh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及CFA協會系統性風險委員會聯席主席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和CFA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傅孟琳(Margaret Franklin)。會議由南方科技大學商學院院長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周皓主持。

CFA協會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