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恒指自周一重越50天線後愈升愈有,昨開市一舉收復26000點關,埋單漲348點,報26136點,為個多月來新高,連續4天報捷,累積進賬1173點(4.7%)。
港股升市背後,除有科技股強勢(科指自谷底反彈達14.1%)做後盾,人民幣轉強也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中國外滙交易中心昨天把人民幣中間價上調238點子,報6.4069兌1美元,屬超過4個月的高位。在岸價(CNY)及離岸價(CNH)更早於周二已雙雙突破6.4關,昨續在6.38至6.39間運行,近因是美滙指數周初失守94水平,而外貿表現理想也支持CNH過去一個月穩步升值。
中國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未能保五,按年增長4.9%,主要是7月汛期、8月疫情及9月限電等干擾,導致內需轉弱;而外貿則十分強勁,受惠於海外需求旺盛,加上內地供應鏈比海外穩定得多,以美元計,9月出口按年上揚28.1%,達3057.4億美元,進口報2389.8億美元,增加17.6%;貿易順差擴大至667.6億美元,屬今年以來最高,支持人民幣造好。
附【圖】所見,CNH和美滙指數過去一年趨於同步,50日相關系數大部分時間處於0.7以上的偏高位置,即美元與人民幣普遍反向而行,到近日相關系數挫至負0.1418,意味關連程度明顯下降。展望未來走勢,兩國的貨幣政策預期是關鍵。
美國聯儲局9月議息紀錄顯示,大多數委員認為通脹具上行風險,經濟增長接近目標,如果復甦仍然大致處於正軌,相信可在11月初會議作出緊縮決定,於11月中或12月開始逐步減少買債,直到明年中左右,支撐經濟應付新冠肺疫的「放水」行動便結束。
在此背景下,美滙指數上星期再度攀越94,觸及一年新高94.56,儘管本周回吐,但技術上已升穿頭肩底頸線93.5,且「收水」勢在必行,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抽上,逼近5個月高位1.65厘,預料繼續利好美元。
觀乎中國,由於經濟放緩,市場原本估計人民銀行短期內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出流動性,惟上周五舉行第三季度金融統計新聞發布會時,人行官員特意為此降溫,表明擬採取結構性政策工具應對經濟可能下行,而非直接實施寬鬆幣策,中國10年期國債息率即回升,反而有助人民幣滙價抵禦美元轉強帶來的壓力。
人行偏中性的取態,顯示中美貨幣政策原本呈「一收一放」的預期有所縮窄,至於中長線兩國「一緊一鬆」的大方向應不致逆轉。中金公司的報告指出,內地幣策於今年第四季至2022年首季存在寬鬆空間,加上美元重新走強,而中國貿易收支亦會趨於平衡,由此判斷,人民幣長期持續升值的機會較小。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360市況概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