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有13億噸食物原封不動地被丟棄。由生產、運輸、包裝到零售,13億噸糧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容量高達30億噸。浪費食物是全球問題,香港亦不能獨善其身。香港地球之友2012年的調查顯示,本地超級市場每日棄掉約29噸尚可食用的食物至堆積區,原因包括「外表未如理想」、「形狀不討好」、「接近到期日或過期」等。雖然浪費食物是個老生常談的議題,可是它一直以來從未被適當處理,若仔細追蹤食物生產到消費的每個細節,每一位生產者、企業和消費者都可以用心參與,在每一個關卡堵截剩食問題。瑞典一間初創企業就製作一個手機應用程式Karma,回收餐廳、超市的可食用菜式並以半價出售,由2017年面世至今,已有100萬名用戶使用。
半價販售 創造三贏
創辦人之一Hjalmar Ståhlberg Nordegren聯同其他朋友Elsa Bernadotte、Ludvig Berling及Mattis Larsson於2016年創辦Karma。起初,大家想以手機應用程式幫助弱勢以低廉價錢交換生活用品,幾經研究下,他們對剩食議題深深着迷,資料愈挖愈深,驚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浪費。若得到合理分配,可餵飽20億人口。另外,剩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等同第三大國家的排放量,於是他們設計了Karma,嘗試介入飲食、批發及零售業,把賣不出的佳餚回收,再以半價出售。
參與Karma的商店、餐廳或超級市場,可以把他們每道菜式和原價上載至程式,用戶選購後,可直接在Karma付款,然後到店舖取貨。這個手機應用程式成功達致「三贏」。首先,餐廳可以把他們未能成功銷售的食物轉賣給用戶,賺取更多收入。二來,顧客可以用半價購買心儀食物,同時為環境出一分力。再者,Karma能推廣他們減少浪費食物的信念,並從每一張訂單抽取25%作為收益,繼續支持他們的營運及拓展。
除此以外,他們與瑞典家用電器製造商伊萊克斯(Electrolux)合作推出智能貨櫃Karma Fridge。商店及餐廳可以把客人購買的食品放在Karma Fridge內,用戶只須掃描QR code就可以打開雪櫃提取貨物。透過這個方法,Karma發現餐廳的銷售量增長約有兩倍。
疫下應變 開拓商機
隨着新冠肺炎導致多國封城,顛覆了Karma的營運模式,改為外賣策略,拓展Karma Box食物派送服務,並以24小時運作。另外,Karma一直與雜貨店和農場都有良好的關係,但一直未能成為核心的商業業務;疫情導致很多人留在家裏做飯,對食材需求大增,Karma的雜貨店及農場網絡終於大派用場,透過Karma Box把食材直接送到訂戶府上。Karma Box的營運模式跟手機應用程式Karma相似,即使大家足不出戶,仍能享有新鮮美味的蔬果。
秉持着「用戶優先、快速前進以及創新」的原則(User First, Fast Mover & Pioneer),Karma於4年內快速成長並獲得大眾認同。現時,Karma網絡遍及倫敦和巴黎等約1500個城市,超過4300間大大小小的店舖已加入他們的平台,迄今成功減少約1200公噸的食物浪費,累計「拯救」了400萬份膳食,並集資達1600萬元用於剩食減廢行動上。
2019年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曾經公開讚揚Karma成功創造零食物浪費的世代(Zero Food Waste Generation)。2017年及2018年,Karma更兩度獲得Nordic Startup Awards - National Winner獎項。Karma於2019年開始了Karma Ambassador program(Karma大使計劃),讓有心人能在自己地區推廣Karma,與他們一起共建社會影響力。
作者為仁人學社特約專欄作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AR變社交網絡介面新常態 |
上一篇: | 德傳媒貝塔斯曼購美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