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2日
在商業世界的營運環境,風險管理相當重要,好的風險管理可以讓企業在遇上危難時繼續有效地運作。較早前香港國際機場的離境及接機大堂被示威者佔據,癱瘓了兩天運作,從風險角度看,原來對香港經濟相當重要的香港國際機場竟是如此不堪一擊。從前機場曾經因為大雨有山泥流出而令交通癱瘓,也曾發生因為有船撞到汲水門橋而斷絕了旅客的往來。其實香港國際機場不是沒有好的風險管理,至少每年也會有關於颱風、反恐的演習。
交通這問題政府及機管局是知道的,這缺點要在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在2020年完工後才可以解決,現時除了青馬大橋外,還有一條橋可以連接,它是港珠澳大橋,可惜港珠澳大橋是連接澳門、珠海和香港機場而不是連接香港其他地方往機場。從這角度看,設計上實在是慢了很多,當機場的客運及貨運分別達上全球前十名及首名時,原來命運是依賴一條橋,這實在說不過去。
當然,同樣是建在人工島上的大阪關西機場,2018年9月初曾因為超強颱風而重創,要關閉機場兩天,兩天後重開時只有內陸機,3星期後才完全重開,而在重開時初期只用船來接載旅客,更要封閉大橋的一條線作維修,用一邊行車線作兩個方向行駛。
非禁區保安釀人為癱瘓
這次香港國際機場的癱瘓不是天氣或天災所造成,而是人為的,而原因竟然是出在非禁區的保安,實在意想不到。在一些機場,多是較為落後的一些地區,進入機場大樓要接受安全檢查,可以是證件檢查甚至是行李檢查,當然會帶來不方便,因為要旅客拿大件的行李過X光機,但對機場的安全相當有用。同樣的安檢在一些酒店也有,5月底時我和20位學生往莫斯科考察,進入入住的酒店前要接受安檢,而那些俄羅斯保安人員相當魁梧,不打得也嚇得。
除了進入機場大樓需要安檢,進入機場範圍也可以作出相關的檢查,位於東京的成田機場便是這樣,雖然這樣的安排近年取消了,檢查證件的原因是由於1966年在機場選址上沒有經任何專業調查,也未獲當地居民同意的情況下便強行推動機場工程,當地的農民強烈反對,並且曾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如在1971年9月16日至9月20日,日本政府第二次強制執行工程,反對者包括各地趕來的支援者超過5000人,而警察則有5300人。事件造成3名神奈川縣的警察死亡、475名反對者被捕、150多人受傷,史稱「東峰十字路事件」,原本想建3條跑道的計劃當時被迫只建1條。而機場於1978年啟用前,控制塔曾被抗爭者入侵並破壞設備,因此機場啟用後,為防止類似事件再發生,所有要進入機場的人車均須接受安全檢查,直到2015年3月才廢除,其實不是廢除,而是因科技進步,用上了更新的車牌及人面辨識系統。
人面辨識有助減少危機
這次機場的癱瘓來得太急,因此近日旅客要排長龍才可以進入客運大樓。機管局可以在緊張局勢過後,考慮利用科技去辨識進入機場範圍的車輛及人面,也可以利用科技來登記前往機場的人士,在進入大樓時要出示核准書,這核准書可以是列印方式,也可以是電子方式,一如登機證。其實現時有不少機場已開始採用人面辨識技術來check-in,如新加坡樟宜機場4號客運大樓,香港國際機場在將來也會採用,但經過今次事件,這人面辨識技術不單可以用來check-in,也可以用來辨識使用及非法使用機場的人士。
當然,在太平盛世時,可以不採用這些措施,但在風險高的時間,便要減少這些風險,否則癱瘓香港國際機場不單會帶來經濟損失,也會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及動搖香港作為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說到底,客運大樓不是用作示威的,而我不反對合法和平的示威。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文化多元魅力香港 須珍惜和保護 |
上一篇: | 重返零息政策 摧毀一代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