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2月21日

林日彥 堅‧離地城

加劇中港矛盾的大灣區計劃

回歸以來,中國一直以經濟利益誘使香港人歸順,的確,在香港這個以金錢及利益掛帥的地方,以錢收賣人心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很多可以從中得益的團體,總會以「做大個餅、開拓更多發展機會」做口號,化身成為推動中港兩地融合大使。

鼓勵北上養老 廿年也不成功

只是廿年後的今天,姑且還算勉強地有一條邊界來劃分中港兩地、勉強還算有一本《基本法》來區分兩地,但是大家早已經清楚看見,原來只需一條西九高鐵,內地人員已經可以來港執法,單是一個釋法行動,已經可以隨意改寫香港《基本法》,任意DQ民選議員。當一些人眼中只看見當前利益時,根本就不會理會「魔鬼在細節」的深遠影響。

香港人一直十分努力工作賺錢,無非是要改善及提升生活質素,但是廿年以來,究竟大家整體的生活質素,是否真的有所提升?之前我曾經寫過一篇〈大灣區概念下香港醫食住行噩運〉(刊於2019年1月30日),大家知道兩地融合所帶來的水土不服問題,其實已經愈來愈嚴重。

今天中港兩地的矛盾已經到達一個臨界點,現在的問題沒法解決,進一步將香港融合內地的強制規劃只會將香港人的反彈力度及中港兩地矛盾進一步深化!

中港兩地,包括醫療、治安、廉潔制度、資產保障、人權自由、文化差異、食物安全,通通都是南轅北轍。過去政府不是未曾嘗試鼓勵香港人北上生活養老,但成功嗎?當然是不成功!遠的不說了,先說香港人最關心的醫療支援,如果是成功,為何今次大灣區規劃下,其中一點是研究開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陸路轉運服務」,以跨境運送非急重香港病人,回港就醫或休養。究竟這是單指北上港人?還是慢慢演變成其他大灣區人?這必須要小心!而且如果港人對大陸醫療有信心,何以北上後又要跑回香港看醫生?現在香港的醫療系統已經無法負擔,屆時只會爆炸。

內地醫療法制人權難予信心

然後大家再看看一個融合例子,那間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表面上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香港大學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並於2012年7月起為深圳市民提供醫療服務,但原來這間服務深圳市民的中港兩地合作醫院,至今仍然拖欠港大6億元的墊支欠款。而且港大醫學院每天平均安排50名醫生北上診症。這對已經爆煲的香港公營醫療系統更加百上加斤!

良禽擇木而棲,美好的生活不是單只向錢看, 也不是只有人流、物流、資金流!過去的中港融合,始終無法吸引港人北上,但是卻令到大量內地人湧入香港生活,只因為香港無論在醫療、教育、食安、法制、廉潔、福利、治安,以及最重要的私有產權保障及人權保障等各方面,仍然具備優勢,給予市民較大信心。如今這個名正言順的大灣區進一步融合規劃,是否更鼓勵其餘10個城市的大灣區人湧來香港這個後花園?究竟香港未來會否面臨連上述優勢也被同化的悲慘命運?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荒謬,只會激發更大的反抗力度,未來中港兩地矛盾亦只會有增無減。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