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0月6日

林雪瑩 社創群英

信用卡「碌」出行善創意

本世紀信用卡產業蓬勃,美國與香港等資本主義城市,據統計更是平均人手兩張信用卡。為吸引客戶,信用卡優惠、積分計劃五花八門,但想必大家都試過忘記兌換積分以致浪費了。美國的史提芬.嘉騰(Stephen Garten)因一次經驗,啟發他創立Charity Charge,以這張新概念慈善信用卡為這些積分、為客戶、為慈善機構提供一個嶄新想像和機會。

換領積分啟發奇想

史提芬的爸爸熱愛慈善,對任何機構都從不吝嗇,永遠慷慨捐獻,令史提芬小時候已種下關注慈善的種籽。19歲那年,他爸爸因癌症過身,對他打擊很大,但他同時看到醫院裏的醫生和護士對其父的無私照顧,深感震撼,體會到我們也可關心自己以外,更偉大的事情。他於華盛頓大學畢業後,跑到初創企業的孵化勝地──得州奧斯汀。一邊打工,一邊採訪當地的企業家,嘗試尋找創業點子,最後居然在信用卡點數中探出端倪。

有一天他興奮地到信用卡網站,打算用積分換領禮品,他花了數小時瀏覽禮品網頁,居然找不到一樣他想要的東西。他覺得非常懊惱,也驚覺自己原來不希罕更多的物品。之後他關掉網頁,打開郵箱,看到一封慈善機構的勸捐電郵,他忽發奇想,如果信用卡能讓他選擇把積分捐贈予慈善機構,他現在便不用那麼苦惱了。

史提芬開始研究這個主意的可行性。按統計,於2016年每名美國人均持有近3張信用卡,但史提芬調查發現,每年約三成的信用卡客戶,即6000萬人從來都不換領所獲積分,總值16億美元的信用卡積分因過期作廢,最後變成信用卡公司的收益。史提芬想,要是這16億能用作貢獻社會,會帶來多大的社會效益!

當時,他空有主意,卻對信用卡行業一竅不通,也不認識任何業界人士。於是,他開始通過LinkedIn領英等網站接觸該業行家,居然有很多人願意分享想法。其中一位有心人是信用卡業的顧問,跟史提芬分享很多業內知識及專業意見。一年後,這位顧問出任萬事達卡聯營卡業務發展的主管,更協助史提芬把Charity Charge的概念成真。

史提芬希望人人都能自由選擇他們心中想支持的慈善項目。現時很多信用卡公司都會跟慈善機構合作推出慈善信用卡,但這模式只局限於較大型機構,如想要捐錢給自己社區的慈善組織,就只能透過其他不太方便的途徑。史提芬與團隊花了兩年時間,跟信用卡業內專家見面,了解行業運作和信用卡的商業模式,嘗試找出Charity Charge的切入點。

聯營卡市場尋定位

解釋一下Charity Charge。它是一張信用卡,功能跟一般信用卡無異,特點是客戶能選擇把消費簽賬的1%,捐贈予自選最多3間註冊慈善機構、宗教團體或公立學校。因回贈屬慈善捐款,客戶亦能享受稅務優惠。機構也會負責捐款的行政費,確保慈善機構能拿到所有捐款。客戶更能透過手機程式追蹤捐款,了解自己所創造的效益。這1%看似瑣碎,但它為慈善機構所帶來的效益大於想像。

Charity Charge改善了發展多年的聯營信用卡(Affinity card)模式。聯營卡是信用卡公司和另一間機構聯合提供的信用卡,常見的聯營卡包括大學、零售或航空公司的信用卡。聯營卡是雙贏的模式:合作機構的龐大用家群,能為信用卡公司減低吸納新客戶的成本,同時進行交叉銷售。每發行一張新卡,信用卡公司都要付費予合作機構。現時市面上的慈善信用卡也是一種聯營卡,但如是較小型的慈善機構,因捐款者數量少,信用卡公司看不到好處,便不會為其推出聯營卡,讓這些小型機構失去這個捐款渠道。

於2015年,四成的美國消費者擁有至少一張聯營卡,證明很多人都會以他們關注的機構為榮,且不介意少賺積分。史提芬看準了這個市場機會,找出Charity Charge的定位。

瞄準新世代消費者

性質上,Charity Charge屬於公共利益企業(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它是一種特殊的公司法人組織,追求公眾的利益。公司決策必須兼顧3種利益,包括公司章程中所訂定的公共利益、股東利益,以及其他持份者如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或環境等的利益。

須知銀行從不做虧本生意,史提芬能成功說服金融機構跟他合作,證明商界也看出新世代的消費模式在轉變,新一代消費者關注社會,重視意義和目的,更希望能以生活態度改善社會。Charity Charge未來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跟主流信用卡公司合作,這樣才能迅速擴大客戶群,增長業務。

史提芬的爸爸53歲便離開人世,讓他覺得人生短暫,更感受到實現夢想的急切性,他希望能結合工作和意義,不要等到退休時才貢獻社會。史提芬憑着信念和一股衝勁,由零學起,到成為行業專家,逐步實踐理想,他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夠啟發其他人追求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這種啟發比起Charity Charge本身的效益必定更加龐大。

作者為仁人學社特約專欄作家

[email protected]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