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8月21日

譚嘉因 解牛集

打造香港成為金融科技樞紐

香港金融管理局於上月中公布「銀行間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推動香港進入「智慧銀行」新紀元,顯示金融科技(FinTech)在香港發展有加速之勢,值得注意。

按照推進步伐,開放API分四階段進行。所謂開放API,是指透過銀行開放內部系統及資料,方便銀行系統及其服務與其他行業融合。以首階段開放為例,此階段所開放的資料都是公開產品資料,如存款利率、信用卡優惠等。在開放情況下,用戶可在一個應用程式內,比較到不同銀行的產品,方便尋找適合自己的產品及服務。繼後到第三及第四階段,可以讓銀行客戶在一個統一平台上,讀取交易結餘或戶口資料,最終可進行付款及轉賬等服務,改變了目前的營運模式和生態。

具FinTech發展空間

事實上,香港在金融科技發展上的空間很大。去年4月中,著名諮詢機構德勤發布了《連接全球金融科技: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報告》(Connecting Global FinTech︰Interim Hub Review 2017),對全球44個金融科技中心進行分析。報告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全球營商指數」和「全球創新指數」,經過加權之後得出了金融科技中心指數得分,藉此比較多個國際城市發展為金融科技中心的實力,排名依次為倫敦、新加坡、紐約、矽谷、芝加哥、香港……。亦即是說,香港排名第六,而香港在政府政策支持、法律監管框架、與世界接軌等評分細項上,都表現良好,因此,香港確實是發展金融科技理想的地方。

Mondex卡的啟迪

很顯然,把科技嵌入金融產品和服務之中,並非始於今天。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筆者曾與滙豐銀行合作,研發一套建基於mondex的點對點(P-to-P)互聯網小額支付系統。該行利用這套Mondex系統所發行的Mondex卡,就類似電子貨幣。Mondex用戶可以透過自動櫃員機或電話,將款項由其銀行賬戶轉賬至Mondex卡之中,然後用這卡支付貨品或服務收費。與此同時,Mondex卡的價值,亦可透過「電子錢包」方式,由一人轉予另一人,相當方便,而且私隱也受高度保障。筆者記得,當時也有不少商店接受Mondex卡付款。

由此可見,香港在發展金融科技上的起步並不晚,但為什麼其後的發展顯得「滯後」?其中原因,我們看到2000年科網股「爆煲」,科網熱潮一度冷卻,隨後非典型肺炎「沙士」爆發、2008年醞釀的全球金融危機,這些外在因素都難免對香港金融業界的創新活動有所影響。另一方面,香港本地(B2C)市場規模較小,市場發展空間有限。

四大核心範疇

然而,在發展金融科技上,香港的優勢很大程度上在於商業與商業(B2B)。雖然香港市場規模不大,卻十分國際化。來自世界各地逾百家國際銀行和保險公司,包括本地銀行,大家都熱中發展金融科技,並期待在支付、交易等金融服務等環節有創新性的轉型。

究竟香港在金融科技創新上有什麼具體的發展方向?誠然,金融科技有四個基本的核心技術範疇,包括:一、區塊鏈;二、人工智能;三、資訊保安;四、數據統計。據此引伸出虛擬貨幣、個人理財服務、機器人投資顧問與交易(Robo-Advising and Trading)、財務訊息智能處理(Intelligent Processing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算法交易(Algo-trading)與系統風險等金融科技業務領域。

最近,筆者任職的香港科技大學以金融科技項目為主題,獲得研究資助局2018/19年度主題研究計劃第8輪撥款。我們立項的研究主旨,題為「促進香港成為全球的金融科技樞紐」。這個項目將探討多個議題,這些議題既具學術性,亦具有實務的意義,故筆者扼要談談研究的一些內容,見微知著,由此可窺探香港在金融科技的一些方向性發展。

研究項目將致力探討包括區塊鏈、網絡安全、個人化風險評估、理財顧問、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應用於金融資料進行公開多元模式分析、使用先進量化技術模擬系統風險、分析如何使用金融服務解決政策問題,以及促進金融科技人才發展等。這些金融科技在商業上的應用,預料將來會趨於普遍,因而這些學術性基礎研究,可以成為未來創新的實務基礎。

區塊鏈技術優點

以區塊鏈為例,區塊鏈是典型的「分散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賬本不需要儲存在中央資料庫,每一區塊都記錄前一區塊的證明號,形成鏈狀結構。在網絡上,每個參與者(節點)都擁有一個完整的交易賬本副本,透過「哈希算法」(Hash)的鎖定,使已紀錄下來的交易數碼,不可篡改,不可偽造,具透明性和可追溯性,因而利用這些技術特性,便可取代那些需要中間人擔保和認證等商業交易,從而節省交易費用。

換言之,交易雙方可毋須在相互「信任」的條件下,透過區塊鏈平台也可進行交易。

但究竟減少交易費用、毋須相互信任可進行交易,這些區塊鏈技術所提供的優點,是否真確有效?問題很值得研究。因為區塊鏈技術所支持的虛擬貨幣,就是奠基在「分散式賬本技術」之上;而一般人認為,以太坊(Ethereum)所支持的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是體現了去中心化應用需求的普遍性。因此,對區塊鏈技術特性所引伸的交易好處是否真實有效,進行深入研究所得出的學術研究成果,便同時提供實務價值。

機器人投顧與交易

另一方面,在投資領域,機器人投資顧問和交易,日漸在歐美流行。根據「歐盟監管當局」(European Supervisory Authorities.ESAs)於2015年12月4日發布的《Joint Committee Discussion Paper》,對「自動化財務建議」定義為「消費者使用自動化工具,以接收財務建議,全無(或極少)人力參與和介入」。這些「自動化財務建議」的工具,即機器人投資顧問,完全按照所內嵌的演算法,通過大數據及計量模型,據使用者的風險屬性提供投資建議,並且可以由程式自動下單,進行自動化投資組合服務。可以看到,機器人投顧如今在華爾街大行其道。

毋庸置疑,金融科技將加快改變傳統金融與商業活動的運作模式。近年,我們也看到金融科技在香港的發展步伐有加速之勢。投資推廣署舉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去年便成功吸引來自50個國家逾4000人來港參與;今年的香港金融科技周將於10月舉行,活動將由香港延伸至深圳,彰顯香港作為大灣區市場切入點的優勢。

另一方面,金管局於去年11月推出沙盒2.0,新增金融科技監管聊天室(聊天室),讓科技公司與銀行可於金融科技項目研發初期,諮詢金管局的監管意見,從而減少「冤枉路」;該局去年公布推動香港邁向智慧銀行的7項舉措,當中包括開放API,正逐步落實,有利香港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

爭取「後發先至」效果

總括來說,香港有發展成為全球金融科技樞紐的條件。由於香港有不少地區性金融機構營運,順理成章成為亞太地區的商貿樞紐,可以為有意來港或到亞太地區發展的新晉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基地;再加上本港大學在研究和教育培養人才上的能力,慢慢可以形成一個產業集聚的科研生態圈,有效地進行技術發展與創新。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可望吸引更多中國內地金融科技、資訊科技和電子商貿企業來港成立公司,作為拓展地區和國際市場的基地;而香港亦同時可以向有意拓展內地市場的本地和國際公司提供支援。在此有利的條件下,如今香港加快推動金融科技發展,最終可望取得「後發先至」的效果。

(本文由科大商學院傳訊部筆錄,譚嘉因教授整理定稿)

作者為科大商學院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講座教授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