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剩餘時間:0天17小時

2025年1月13日

IPO新遊戲規則催生「超購王」泡沫
FINI平台登場 造就零息200倍孖展

新股市場近來屢爆「超購王」,超購金額一隻比一直誇張。有「中國版樂高」之稱的布魯可(00325),主要券商孖展額約達8800億元,超額認購5999倍,躋身今年最熱新股王。然而有市場專家警告,別只盯着超購金額作為進場的決策依據。自2023年底港交所(00388)啟用全新新股結算平台FINI,引入預設資金壓縮機制,為券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操作空間,容許他們以零息或提供高達200倍槓桿借出孖展,但不斷創新高的「凍資」金額,僅屬數字遊戲。投資者跳進這場新股泡沫盛宴,小心因高估個別新股的價值而招致損失。

「市場回撥貨太多,求不中」、「幾百倍認購,上市暴跌,割韭菜嗎」、「暗盤不跑,掛牌只會跌」,近日各大新股討論平台熙熙攘攘,討論多隻熱門首次公開招股(IPO)的表現,其中有新股大熱倒灶,成眾矢之的,投資者罵得更兇。

新股市場的熾熱氣氛,對照港股的慘淡,恍如兩個平行時空。根據統計,如果不計及煞停上市計劃、市傳凍資逾1.3萬億元的螞蟻集團,港股史上新股超購王的頭四名,依次為2018年上市的毛記葵涌(01716)、有藝人郭晉安加持的草姬(02593)、上周五掛牌的布魯可,以及「吉利概念股」晶科電子(02551)。除了毛記葵涌外,其餘3隻股份皆在去年底及今年初招股。

有投資新股十多年的資深投資者指出,近半年炒新股成本前所未有地低。若問散戶為何抽新股,基本上答案是:大家都是跟風買。在2023年前,由於借孖展抽新股的凍結資金需6日至7日,新股從定價至掛牌亦約需5個營業日,向券商或銀行借取孖展,息率曾高逾4厘,加上戶口需維持一定本金,投資者要精確計算利息成本、凍資期限,以及市況驟變風險才會出手。

草姬不用花7萬可「頂頭槌」

到2023年底,港交所推出新股結算平台FINI,改變了遊戲規則。除定價至掛牌縮短至兩個營業日外,亦引入預設資金壓縮機制。在新的公開招股資金預付模式下,結算參與者只須預留在公開招股中、可獲配發最高股數的金額即可。券商耀才證券行政總裁許繹彬【下圖】以草姬為例解釋操作,草姬公開發售佔全球發售約一成,涉資約1400萬元。以現行回撥機制,新股公開發售超購100倍或以上,最多回撥五成計算,每間券商僅需確保有7000萬元現金。抽籤後,結算參與者只需把獲配發股份結算款項,轉移到發行人的收款銀行。

因結算參與者借予客戶認購的資金、與香港結算計算的預設資金需求不同,該筆認購資金未必需全數轉至指定銀行,為券商提供操作空間。

在計算成本、風險及營銷考慮後,券商更進取以零息及超高槓桿承造大量孖展。即使孖展借貸做到99%、98%,券商借出100萬元,客戶實際按金僅1萬至2萬元。就如草姬,多間券商破天荒首次提供100倍槓桿孖展,即投資者本金只需不足7萬元,便可一嘗「頂頭槌飛」滋味,讓缺乏本金的投資者爽到不行!

這些新股的超購倍數,看起來非常吸眼球,實際上卻更像是券商的促銷活動。由於孖展超購金額並沒有真正全部凍資,故亦沒有因此引發對港元的強烈需求。在FINI推出之前,券商及銀行借出的孖展金額,都要預先及全數轉賬至於指定銀行,屬真金白銀,故當時的新股「凍資王」往往凍結大量資金,甚至可影響到港股市場的整體流動性,以及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

藉重複認購谷票 小心凍資假象

市場流傳有人反利用FINI機制作「巧妙操作」,達致超購谷票效果。根據機制,FINI會在公開發售截止後,進行認購者客戶識別訊息演算(即實名制),從eIPO滙總名單中找出任何實際或疑似重複認購,該認購申請便不獲進一步處理,藉此解決過往投資者「博大霧」重複抽新股的漏洞。然而有人卻因此刻意作出重複認購,推高超購倍數,誤導投資者入市,最後再借機制對重複認購的篩選,自動取消申請資格。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指出,曾耳聞業界反映、出現類似以重複認購「谷大」超購額的情況,「FINI原意是避免重複認購,不該有如此漏洞,但因為IPO在2024年上半年十分淡靜,故此市場無從發現,更遑論改善。」由於在新股配發結果公布中,只顯示有效申請數目,故難以得知重複認購的數量及情況。

變相「抽飛」下,投資者實際獲配發的股份,或較原先估算的中籤率高,最壞情況或會因獲配發的股份金額大於本金,需存入足夠資金補倉,以免被強制沽售平倉填補差額。此外,部分新股因高超購而令市場價值被高估,在掛牌後行情落差大。草姬集團股價在掛牌首日曾一度風光,在上市翌日即「走樣」,一度勁瀉18%,較招股價大插一成。

耀才許繹彬表示,該公司需視乎不同顧客的持倉量及信貸紀錄,按情況提供九成、95%及98%孖展。他認為投資者要量力而為,提供高倍數槓桿的新股,同樣可以在首掛後跌破底價,所以入市前要平衡風險。

證監:若發現不當行為即出手

證監會發言人回應稱,正密切監察券商的首次公開招股認購融資活動,將在發現不當行為(如向客戶提供過度融資借貸或具誤導性的信息等)時採取適當監管行動。經紀人通過FINI為客戶提交首次公開招股申請時,他們有責任確保其客戶遵守FINI要求。港交所發言人則表示,正就修訂公開招股市場定價機制進行諮詢,當中包括檢討新股回撥比例及提升新股的價格發現過程,同時提醒投資者在認購新股前,應留意投資風險。至於近日FINI出現多次系統異常,市場人士呼籲對FINI系統及機制再作檢視。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指出,港交所新招股機制能吸引更多新投資者認購新股,激活IPO市場,但同時不少散戶投資者對新機制認知不足,容易把舊制超購倍數,與新制下的混為一談,但實際兩者「含金量」完全不同,散戶亦有責任自行評估風險及了解新股基本因素。

現時券商客戶的資金管理及公開招股借貸活動,受證監會及金管局現行規例及指引所監管。梁杰文說,證監過去曾在孖展借貸上推出一些守則,惟側重在恒常孖展貸款上,「沒有白紙黑字列明新股孖展上限,部分券商會更加進取。只要市場習慣了,500倍槓桿,甚至千倍槓桿亦可能會出現。」他指隨着市場槓桿倍數不斷上升,建議當局出台更多規定,以免泡沫吹得更大。

專題組報料熱線:5971 1140(WhatsApp適用)

採訪、撰文:劉凱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