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隨着全球經濟增長遍地開花,石油生產國也日益盼望最近令人矚目的油價回升趨勢能持續下去。但是如果這些願望真能實現,不僅產油國必須控制自身(通過維持生產紀律),還得仰仗一些他們無法控制的因素(頁岩油產量及美元價值)的配合。
就在3年多前,油價(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還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但到了2016年初,由於需求疲軟、替代供應(特別是美國的頁岩油和天然氣),以及石油出口國組織(OPEC)這個由沙地阿拉伯牽頭的聯合體採用的新生產模式,不再承擔「搖擺生產者」的角色,油價暴跌至每桶30美元。
供應方承受更大下行風險
在出口進賬和預算收入的雙雙縮水下,OPEC採取了一種以現代化生產協定為基礎的新方式,其中具備兩個關鍵特點:對面臨特別複雜內部條件的國家(如利比亞)給予更大的靈活性,同時涵蓋了非OPEC產油國,尤其是俄羅斯。OPEC和非OPEC成員國共同制定了石油價格可能反彈的下限。隨着全球經濟增長回暖及某些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出現(可能會限制一些產油國的產量),目前油價已回升至每桶60美元以上。
目前的全球增長階段對石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尤其有利,因為它是同步、真實、不斷自我強化,是歐洲、日本、美國和新興世界等系統重要性經濟體的同步復甦所推動。其所扎根的基礎是經濟活動的持久上升,而不僅僅是金融措施所推動。
鑑於這些特點,今天的全球增長開始在消費、投資和貿易之間產生良性循環。這種動態可能會帶來更強勁的勢頭,尤其是美國最近的促增長措施和歐洲的內生性復元,是借助各項結構性改革、更平衡的需求管理和更優化的國際政策協調來支撐。
事實上,油價的下行風險已經從需求方轉向供應方。油價上漲往往會侵蝕OPEC的生產紀律,尤其是某些歷來急於獲取更高收入以擺脫預算困境,而不惜損害其他成員國(如沙地阿拉伯和阿聯酋)利益的成員國(如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這種趨勢使得與非OPEC產油國的協調更加困難。
此外,高油價會鼓勵其他新增產量來源(最順理成章的莫過於頁岩油),從而抵消了有利的需求效應,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
然而,在對當前協議稍加修改的前提下,只要願意,OPEC成員國應該能夠保持他們的集體生產紀律。他們或許會發現操控非OPEC產油國愈來愈困難,但如果通過結合了博弈論觀點的精心談判,這也是可能實現的。
而一旦涉及到那些產油國控制力較小的因素,前景就不那麼樂觀了。美元貶值──以貿易加權計算於2017年下跌10%──協助推高了油價,但可能會停止並部分逆轉。如果想避免出現這一結果,就需要歐洲和日本的表現繼續超越市場預期,無論是總體上還是(更重要的)相對於美國而言。此外,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需要收緊貨幣政策,包括加快其大規模資產購買的速度;而且要比市場預期的更快。
傳統產油國對頁岩油無奈
最後,日益增加的頁岩油產量也帶來了挑戰。事實上,傳統的產油國幾乎沒有辦法對付頁岩產油國對價格上漲的可能反應。
考慮到這一點,建議產油國將近期的油價上漲視為一時的意外之財,而不是長期性狀況甚至──除非有明顯的地緣政治衝擊──可能在未來一年中加強的趨勢。這意味着產油國應抗拒以其更高的收入用於新增經常性支出的誘惑。他們應該迅速採取行動,加強自身的集體紀律,以盡量減少各自為政的風險,因為這些風險可能會抵消近幾年中來之不易的收益。
作者為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曾任奧巴馬政府全球發展委員會主席,著有《唯一之選:央行,不穩定性,以及對下一次崩潰的預防》(The Only Game in Town︰Central Banks,Instability,and Avoiding the Next Collapse)。
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2018.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今天AI重機器學習 未來AI推機器自決 |
上一篇: | 下一場金融危機之五個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