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3月15日

梁振嶽 國金趨勢

電影與現實的巧遇 劫機與恐襲的荷里活方程式

電影《直航殺機》(Non-Stop)【圖】上周於亞洲多個城市上畫,本周來到香港,適逢「馬航失聯事件」,可謂抓對了「不幸」的時機。

影片講述美國聯邦航空警察(United States Federal Air Marshal Service)馬克斯(Bill Marks)乘坐由紐約直航倫敦的客機,執行反恐監察任務,但飛越大西洋上空時突然收到來自神秘兇徒的短訊,要求美國政府將1.5億美元贖款存入指定戶口,否則每20分鐘殺害一名機上人質。於是,劇情發展成「密室殺人」懸疑事件,主角馬克斯一邊要在150多名乘客及機組人員當中揪出真兇,一邊要平息乘客的恐慌,一邊要確保客機安全,更要洗脫他被嫁禍成劫機者的嫌疑。

當馬航MH370失蹤消息傳出後,指稱客機遭到恐怖分子騎劫的傳言不絕於媒體和互聯網絡,嫌疑對象先有維吾爾族畫家買買提江.阿布拉,讓人聯想是次客機失蹤是較早前「昆明事件」的後續陰謀,其後證實他前赴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領取《大紅花獎》,應該不存在恐襲動機。繼後,又曝光幾名盜用假護照登機的乘客,包括伊朗青年,後來被指他並無恐怖組織背景,僅乘坐該班客機偷渡前往德國尋求庇護。

連串「查找恐怖分子」的傳言也呈現了大眾和媒體尤其在「9.11」以後關於恐怖襲擊的「文明衝突」刻板印象──首先遭到「合理懷疑」的,難免是來自另一文明(通常是西方以外的另一文明)的激進分子,包括有色人種、穆斯林以至少數族裔。《直航殺機》似乎也希望顛覆這種刻板印象,刻意安排了黑人青年、穆斯林醫生等角色,引起觀眾懷疑,但結果,真兇反而是美國本土人士。事實上,譬如在美國,由本土人策劃以至發動的恐怖襲擊,早非新鮮事。

「9.11」先兆:「波金卡計劃」

《直航殺機》中的兇徒為何策劃劫機,並刻意通過社交媒體,將身為航空警察的主角馬克斯嫁禍為劫機者?兇手要控訴的,原來是美國政府的反恐部署─兇手因父親在「9.11恐襲」中喪命,因而策劃行動,並將劫機行為嫁禍於馬克斯,藉以控訴美國政府有關恐怖襲擊猖獗,以至「9.11恐襲」發生以來更加大力宣傳的嚴密反恐部署,包括加強對航空、建築及人民性命財產的保障,全屬謊話。

兇徒的控訴其實不無道理。前述1995年在菲律賓導致阿蓋達成員穆拉德落網的那場火災,並非尋常失火,而可說是「9.11恐襲」的先兆和預警─失火建築正是阿爾基達於當地建立的炸藥工場,為密謀發動「波金卡計劃」(Bojinka Plot)部署炸藥。

根據火災後續調查所發現的阿爾基達文件,「波金卡計劃」包括三項主要行動:一、1995年1月暗殺到訪馬尼拉的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二、騎劫11架由亞洲各大城市起飛前往美國的民航客機,由聖戰士登機放置炸彈並於中途站下機,再於航機飛往或抵達美國時遙距引爆;目標航班所屬機場,更加包括香港啟德國際機場;三、騎劫美國內陸客機,放置炸藥並脅持飛機撞向多處美國地標或戰略重地,目標包括芝加哥希爾斯大廈(Sears Tower)、國防部五角大樓、白宮、紐約世貿中心等。

「波金卡計劃」甚至已經進行到預演階段,1994年12月11日,一名阿爾基達成員登上一班由菲律賓途經宿霧飛往東京的客機,按計劃放置炸彈後於宿霧下機,並遙距引爆炸藥,導致1人死亡,多人受傷。

現在回顧,因炸藥工場意外失火,導致「波金卡計劃」最終沒能成功,但也可以說,2001年震驚全球的「9.11恐襲」其實只是「波金卡計劃」的「捲土重來」。

可惜,美國白宮及國家安全局當年未有正視「波金卡計劃」這個警號,讓阿爾基達分子於將近十年後,按着基本相同的計劃藍本完成驚天恐襲。

撰文:梁振嶽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