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5日
一場疫情,令全球手忙腳亂,多國封城,經濟陷入停頓。過去所有經濟學理論都說,當實體經濟轉差,投資者保守為上,先沽為敬,最終股市將出現崩盤。
債務佔GDP比例急增
3月初疫情掀起恐慌及沙地阿拉伯開展石油價格戰,這雙重打擊導致全球投資者齊齊沽貨避險,最終陷入美元荒,美股多日跌至熔斷。人心惶惶之時,美國聯儲局祭出無限QE,聯邦政府大派數以萬億美元計的補助金,終令跌勢喘定。歐洲央行祭出負利率政策,同時大手買債,歐盟最近更同意成立7500億歐羅復甦基金,共同發債為該基金融資,刺激經濟力度不比美國遜色。
當投資者見到政府幾乎傾全國之力救市,有國家「包底」,加上資金泛濫,貪婪之心再重現。結果短短4個月,即使美國經濟復甦深受疫情及種族歧視示威浪潮影響,仍無阻美股大幅修復,納指升破之前高位,頻頻破頂。
擁有「美元霸權」的美國,可以利用無限QE救市,即使經濟半死不活,股市依然屢破高位。至於貨幣及財政政策相對緊絀,同樣受疫情嚴重打擊的新興國家及其債券,由於經濟增長倒退,加上政府被迫加大開支撐經濟,似乎更大機會出現違約而「爆煲」。不過,目前市況卻讓一眾經濟學家大跌眼鏡,除了聲譽一直不佳的阿根廷搖搖欲墜外,其他新興國家的金融市場仍然相對安全。
新興經濟體面對的財政問題並非危言聳聽,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6月份報告指出,新興市場應對疫情的財政措施佔GDP約5%,預期2020年財政赤字佔GDP的平均比重將急劇擴大至10.5%,政府債務佔GDP的平均佔比為63%,較2019年增加約10個百分點。為提高流動性,早前二十國集團(G20)推出「債務償付暫緩倡議」(Debt Service Suspension Initiative, DSSI),同時已有45個低收入發展中國家尋求IMF緊急融資。不過,當債務有拖無欠,金額愈滾愈大,到底國家未來能否持續發新債冚舊債,實是疑問。
IMF預計,今年新興國家債務佔GDP比例將大幅增長,預期巴西、印度及南非的比例分別高達102%、84%及79%,接近已發展國家的水平。
巴西、印度及南非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每日新增確診個案分別高達4萬、3萬及1萬宗,全球排名前五。這3個國家都是封城效果不彰,經濟深受疫情重創,但貨幣及國債孳息表現卻有不俗支持。以南非為例,南非蘭特滙價於4月份貶至每美元兌19蘭特,現已回升至16.5蘭特左右,南非10年期債息約9.1厘,僅較去年增加1個百分點。
游資湧入撐起門面
新興國家經濟立立亂,不過股債滙價企硬,原因為何?或許外滙儲備有啟示。巴西外滙儲備由今年4月開始止跌回升,至6月增加至3488億美元;印度同期外滙儲備高達5068億美元。更多外滙儲備,反映投資者願意進入當地市場尋找機會,也意味對滙市及債市有更大支持。
退一步思考,新興經濟體的股市債市能夠在疫情下獲市場追捧,外滙儲備持續增長,或多或少因為無限QE令美元泛濫,推動可承受更高風險的資金在新興市場尋找更高回報的投資,結果支撐起新興市場的門面。
一句到尾,新興國家處理疫情已手忙腳亂,財政及貨幣政策都參照歐美各國做法,再有破天荒劃時代的經濟改革計劃機會甚微,熱錢流入幫手穩定市場及當地經濟,自然受政府歡迎。
奈何熱錢來得快亦走得急,新興國家猶如在鋼索上跳舞。這一刻有驚無險,假如再有其他「黑天鵝」重演今年3月環球市場不問價掟貨,或美國「收水」,這批今時今日仍有價值的債券,隨時變成一張張無人問津的牆紙。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疫情衝擊因時而異 窮國求生必先護老 |
上一篇: | 拉美經濟積弱深 突破瓶頸看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