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
以色列國會較早前以62比55通過相當具有爭議性的《民族國家法案》,裏面有幾項重大變動,包括明定以色列猶太民族國家,猶太人有權民族自決,將希伯來語定為唯一的官方語言,而原本也是官方語言之一的阿拉伯語則降為特殊地位語言,明定屯墾區為以色列國家價值,並且國家應鼓勵其發展。
對此,各個阿拉伯國家均強烈反對與抗議,並且都直斥以色列的行徑是種族主義。埃及外交部表示該法案突顯佔領與種族隔離的概念,破壞達成和平的機會。沙地阿拉伯譴責該法案與國際法相違背,並且明顯帶有種族歧視。阿聯酋斥以色列為種族主義國家,並譴責該法案傷害了「兩國方案」的可能性。敍利亞稱該法案透過比當年南非還更糟的種族隔離系統,突顯了以色列的種族主義。卡塔爾也強烈譴責該法案,形容是通向共存、和平與公正道路上的倒退,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伊拉克則說不承認以色列也不承認其國會通過的法案。約旦則表示該法案會導致更多暴力及極端主義。
在這眾多阿拉伯國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沙地的反應。在此前就不斷傳出沙地與以色列眉來眼去的消息,兩國領導者都對伊朗懷有敵意,掌握大權的年輕王儲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甚至一度傳出向巴勒斯坦施壓,要對方接受特朗普的和平計劃,放棄主張耶路撒冷為未來建國的首都,牴觸過往所有阿拉伯國家對以巴問題的一貫態度,引起巴勒斯坦人強烈不滿。然而在近幾個月,穆罕默德媒體出鏡大幅減少,反而薩勒曼國王在會見巴勒斯坦自治區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時,重申沙地支持巴勒斯坦,並多次對美國官員表明立場。筆者推測,在沙地外交政策圈認為穆罕默德這種支持以色列的行徑,在阿拉伯世界引起極大不滿,對沙地有害無益,故出現如此現象。
「嘴炮」以外難有作為
沙地會有這樣的轉變多少來自特朗普上台,以色列與沙地分別都與特朗普建立良好關係,以色列說服特朗普承認以色列首都為耶路撒冷,並將美國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移過去。沙地則是成為特朗普就任以來首次的出訪國,並且雙方宣稱簽署多項合作協議。沙地當初可能一方面想討好特朗普,私下支持他的和平計劃,一方面也希望消除與以色列合作的障礙,共同對付伊朗。然而在以巴問題上,在巴人核心要求(回歸權、首都、疆界、殖民區)上讓步以色列的行徑都會被視為對阿拉伯人的背叛。國王在近幾個月收回以巴問題的外交主導權,不僅將沙地的外交拉回原軌,並且給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雪中送炭,而且基本宣布特朗普的和平計劃不受到阿拉伯國家的支持。
阿拉伯國家除了抗議以外,恐怕很難有任何進一步的作為。首要原因在於該法案屬於以色列國內法案,外國難以插手,除非以色列國內政局變動。實際上,在《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後,以巴問題的國際因素大為減少,逐漸變成以色列的類內政問題,阿拉伯國家宣稱支持巴勒斯坦是一貫立場,但現實是巴勒斯坦處於以色列控制下,長年作為二等公民和遭受隔離,除了美國,幾乎沒有國家可以影響以色列。
不過巴勒斯坦問題仍然牽動着阿拉伯國家的國際關係:沙地圍堵卡塔爾的理據之一就是對方支持哈馬斯;美國遷移大使館衝擊到約旦的國內穩定。這次以色列通過這法案並非意外之舉,這法案在2011年已被提出,而儘管阿拉伯國家幾乎口徑一致地譴責該法案,但之後卻未有進一步動作,可以預期她們也會行禮如儀地渡過這次事件。
最終回到以巴問題本身,該法案的通過反映了多年以來以色列一步一步排擠與歧視這片土地原有居民的過程,阿拉伯諸國在1948年無力阻止以色列建國,在可見的未來也難以阻止以色列繼續朝這個方向前進的可能。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巴人籌碼漸少 右翼步步進迫 |
上一篇: | 巴勒斯坦人苦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