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12月16日

孫柏文 EJ GLOBAL plus 國金趨勢

中東縱緊張 油價難提振

每次以巴衝突或以色列和回教國家爆發衝突,都會令石油市場持份者反射式注視事態發展。回看歷史,油價會因這地區衝突引發的多種反應而大幅波動。不過,今次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布將美國大使館遷移至耶路撒冷,承認聖城為以色列首都事件本身應不會對油價帶來大幅及持久的變化。

首先,以色列和回教國家爆發衝突,由以色列1947年立國後發生過多次。基本上隔十年八載就一戰。不過,令石油市場持份者開始注意事態發展,要去到1973年贖罪日戰爭(又名:第四次中東戰爭)才開始。

那20天的戰爭,雖是埃及、敍利亞先攻擊她們當時不承認的以色列。不過,以色列極速反擊,亦奪取埃及、敍利亞多處的土地。

當時,二戰後西方石油公司及中東政府多年訂下的產油安排已開始被多個中東國家政府及國民視為喪權辱國及剝削的罪證。在贖罪日戰爭的導火線下,中東產油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府支持以色列為藉口,宣布向西方國家實行石油禁運。

分析油市要用新思維

中東產油國明白,雖能阻止石油直接運往美國, 不過要阻止走私則非常困難。所以更重要的是,中東產油國宣布即時減產5%,亦推出減產路線圖,每月進一步減產5%,直至美國接受她們的要求,此舉令油價在數周內以倍數暴升。

所以,石油市場持份者反射式注視以色列和回教國家的衝突甚至戰爭,有其歷史原因。雖衝突離油田數百公里,對產油能力沒影響下,只要能牽動各產油國的政策,落實減產,便能推升油價。

不過,時移世易,中東產油國的力量已被石油市場持份者鄙視,甚至覺得她們沒有什麼影響力。

第一個原因是中東石油產量每況愈下。當年中東石油佔全球產量55%。而餘下的45%,有近一半是沒參與西方市場的蘇聯、中國生產的。即中東石油在自由市場的佔有率近七成,令任何中東產油國減產對西方油價有極大影響。

今天,中東石油佔全球供應只得三成多。就算中東產油國像1973年般宣布即時減產5%,再每月減產5%,威力已今非昔比。

第二,1973年減產前,世界石油產量和石油產能相當接近。即有能力泵一桶,就會泵一桶,令供應欠缺彈性。不過,今天全球有很多油田,例如美國頁岩油、加拿大油砂等,在2014年之前高油價、超低息環境下瘋狂投資建立,不過因近年油價低企的情況下被封存。只要油價一升,這些項目可快速再投產,遏抑油價升勢。

第三,當年禁運、減產是為了懲罰支持以色列的西方世界政府。當年非共產世界的石油市場非常簡單。中東產油,西方用油。可在今天的世界,中東石油單一最大買家是中國。外交政治上,減產已沒以前的針對性,等於武功被廢。

最重要的是,石油減產是一項政策,是一個政治決定。1973年,中東產油國國民、政府也未嘗過奢華的生活。可經過2014年前多年的高油價,各產油國政府的財政開支已一發不可收拾,其中沙地阿拉伯因財政壓力甚大,沒有多少減產空間,然而,沒有沙地阿拉伯參與,所謂減產只能是空話,沒有什麼效果。

此外,沙地阿拉伯政權本身亦正在改朝換代中。石油市場傳言,八十後新領袖穆罕默德(Mohammad bin Salman)幾個月前在以色列行政首都出現過。換言之以色列和沙地阿拉伯關係,不能再用以前的分析模式。種種因素下,除非以色列用武力,大幅摧毀鄰國石油產能,今次以巴衝突再激烈,石油市場也只會打個呵欠。其他例如中國貨幣供應變化、美國石油業借貸息率等,才會真正左右油價走勢。

孫柏文  財經分析員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