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是「紙老虎」,還是外界應認真看待他的狂言恫嚇?在北韓核危機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尤其重要。但當特朗普完成了他12天的亞洲之行,外界對朝鮮半島爆發衝突的憂慮似乎消退了一點。然而,特朗普此行卻掀起另一個世界必須認真看待的威脅。踏進第二年的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向貿易着手,令未來出現更多貿易戰的可能性大幅增加。
特朗普在過去一年不時批評其他國家的貿易操作不公平;但他沒有提出過什麼實質措施去扭轉這個情況。他的不作為其實不難理解:他需要中國這個最大貿易夥伴,向北韓施壓,同時美國商界也極力游說政府,反對任何會損害貿易的措施。只不過,我們很難期望特朗普會克制到底。貿易是特朗普少數算是有意識形態支撐的政策範疇。這套意識形態的「邏輯」是美國有貿易逆差證明美國受到不公平貿易損害,因而應該用強硬果斷的行動扭轉情況。
鋪路連任 處處「美國優先」
更甚者,特朗普需要抓住其核心支持者的歡心。除了Twitter,他有關貿易議題的論調就是最強的武器。競逐2020年連任的準備工夫自然是愈早開始愈好。在稅改通過前,特朗普願意在貿易議題上按兵不動,因為他不希望搞砸這個共和黨今年最後一個能穩操勝券的立法項目。稅改方案過關後,特朗普自然會想實現在貿易議題上的承諾。
貿易是特朗普那「美國優先」主張的核心,他聲言會保障美國人的就業,甚至讓已流失的職位重回美國。特朗普政府一些部長級官員不太願意讓「美國優先」這個主張在他們所管轄的範疇付諸實行,但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美國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貿易議題上都跟特朗普看法一致。
美國與中國、日本、德國、墨西哥等國家之間有巨大的貿易逆差,而上述人士認同這證明美國是被其他國家佔了好處。特朗普和他的貿易顧問團隊相信,只要縮減甚至完全消除這些貿易逆差,就可為美國工人創造很多薪金可觀的職位。特朗普在上月10日出席在越南峴港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時就說得很清楚:「我們不會再讓美國被其他人佔便宜,我希望過去的美國政府能察覺並處理這問題。他們未能做到,但我將會做到。」
然而,特朗普會採取什麼實質行動?到目前為止,他放棄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不過即使當初是其對手希拉莉上台,美國也會走到這一步。他要求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談判,但這只是小事一樁。到明年,特朗普或會挑戰兩個重量級對手。第一個是被特朗普稱為美國最大貿易剝削者的中國。除非朝鮮半島局勢突然急劇惡化,否則他很可能會對中國實施反傾銷措施,尤其是在鋼材方面;他亦可能會就侵犯知識產權的問題對中國採取行動。中國現時自我感覺無比強大,而且在中國官員眼中,不作強硬回應形同示弱,故中國無疑會報復特朗普的舉動。
另一重要對手是美國協助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萊特海澤一直形容,世貿解決紛爭的機制會損害美國利益;特朗普政府也正阻止世貿為其仲裁小組委任法官。如果美國的政策持續,世貿的紛爭解決機制將會在數個月內被拖垮。而把世貿「解決」後,美國會開始與不同國家訂立雙邊協議,重塑貿易規則,這個政策方向特朗普在APEC峰會的演說就清楚提了出來。由於美國對全球而言仍是極重要的出口市場,特朗普此舉勢影響深遠。
歐洲和亞洲國家尤其需要為最壞的情況作準備,自行商討貿易協議來預防美國抽身,始終促進貿易和商業連繫,是對抗貿易戰的最佳方法。其中日本等國家在美國缺席下,依然嘗試推動TPP,就是走對了方向。但如果特朗普真的執意要打響貿易戰,全球各國都要從這正確方向加倍努力去應對。
Bill Emmott_《經濟學人》前總編輯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減稅方案是口棺材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