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
法國極右翼國家陣線領袖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聲稱愛國主義和全球主義之戰,將成為21世紀一場決定性的戰爭。美國總統特朗普似乎認為戰爭的對決雙方是「非常假的新聞媒體」和所謂擁有「民眾」支持的他,但他們的說法都是錯的。
真正的世紀之戰將是長期思維和短期思維之爭。擁有長期規劃的政治家和政府將擊敗那些未能(或者乾脆拒絕)超越當前選舉周期的人。
長短期思維之爭
中國因為長期思維而揚名世界,但我們不必借助獨裁制度才能檢驗這項原則是否成功。某些西方民主國家也已經完成了管理全球化、技術和人口等強勁力量的所有工作,並因此已經建立起民粹主義者基本無力挑戰的穩定經濟和政治制度;亦有些民主政府仍然頑固地關注短期利益,並且因此損失慘重。
為了形象化這種差距,我為我的教育慈善機構清醒基金制定了一項新的綜合統計指標,稱為2050年清醒指數。2050年清醒指數不同於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指數,超越了過去和當前的業績統計資料來搜集各國未來負擔,及其以民眾為代表的主要資產生產率的線索。2050年清醒指數按照五大領域的健康狀況,基於25項衡量結果為經合,組織35個主要發達成員國排名。這五大領域包括人口、知識社會、技術創新、全球化和面對意外打擊的修復能力,排名的結果令人震驚。
瑞士因為在西方國家中,針對決定21世紀已知趨勢和力量的準備最為完善而排名首位。該國的民粹主義僅限於移民這個單一問題,而且擁有的支持太少,不可能進入政府部門。而且,只有當外國出生的移民達到瑞士人口的四分一(也就是美國和英國移民比例兩倍)時,右翼瑞士人民黨才擁有了現在的支持。
瑞士的4個鄰國排名要低得多──德國位列第15、奧地利第17、法國第20、意大利第32──儘管這些國家都與瑞士有着密切的文化、歷史和商業聯繫。在奧地利和法國,不信任歐洲的反移民民粹主義政黨已經獲得了足夠的支持,擁有了掌握權力的真正機會,意大利左翼的五星運動情況也非常類似。即使在德國,民粹主義影響力也呈上升之勢。
鑑於瑞士在富足、教育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和適應性好等方面享有盛譽,它在指數中排名居前可能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但因為工資水平世界最高且19%的GDP來源於製造業(美國的相關資料為12%、英國只有10%),瑞士本應在理論上面對中國競爭和破壞工作機會的自動化挑戰時,更加難以抵抗,但這些挑戰基本都被瑞士所輕鬆克服。
意大利不能得到同樣的褒獎。儘管其製造業佔GDP的比重比瑞士更小(確切的說只有15%),但它更加無法抵禦來自中國的競爭。理由很簡單:意大利生產不那麼複雜和創新的產品。
這反映了意大利和法國共同犯下的嚴重錯誤。因為公共養老金為收買短期選票花費過度,兩國政府投資於教育和科研的能力受到嚴重限制。如果政府無法投入足夠資源,培訓勞動力掌握正確的技能和技巧,那麼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愈來愈受知識和技術驅動的全球經濟中參與有效競爭。
成功還需要建立監管環境和企業文化,容許民眾高效地運用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講,那些女性勞動參與率較低(如意大利)或最有經驗的65歲以上勞動者不再工作的國家(如意大利和法國)均呈現出明顯的劣勢。
規劃的價值或許在日本表現得最為顯著。儘管身為老齡化最快的發達經濟體,日本在2050年清醒指數中人口這一欄的排名卻相當不錯,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早就預料到人口結構將發生改變,因此在勞動力隊伍中保留了20%以上超過65歲的老年人,而法國這一比例僅有2.9%。美國在創新和知識方面的表現均不及預期,主要因為中學教育表現欠佳和勞動參與度總體較低,意味着美國研發的先進技術並沒有充分發揮其潛力。這是特朗普當選總統的主要原因──對美國未來的繁榮而言並不是好兆頭。
法大選左右歐洲軌跡
要想像特朗普承諾的那樣「讓美國再次偉大」,決策者必須超越當前的選舉周期。西方民主國家也必須採取同樣的措施。但許多批評家已開始懷疑西方決策者是否仍然具備這樣長期思考的能力。
但事實可能證明批評者的錯誤。移民既是今天政治辯論中最有爭議的問題之一,而且從根本上看屬於長期事務。而且儘管美國選民反對開放,英國依然承諾在脫歐後繼續開放,唯一的例外是針對來自歐盟的移民。在其他地方,開放的理念仍然被堅定地捍衞。
在法國,開放問題是即將到來的選舉的主戰場。馬琳勒龐像特朗普和脫歐支持者一樣,聲稱開放是一場災難。但勒龐的兩大競爭對手──獨立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和中右翼共和黨候選人菲永都支持開放和自由市場。誰能獲勝不僅將決定法國的軌跡,也將影響整個歐洲,比如瑞士就對此表現得相當緊張。
作者為《經濟學人》雜誌前主編,現任清醒基金會主席職務。
Copyright︰Project Syndicate, 2017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Sainsbury's 價值難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