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
中國周一宣布,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為由,對兩種可用於製造晶片的關鍵金屬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被認為是反擊美國及其盟友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技術的行動。日本政府對中國限制鎵和鍺相關材料的出口表示關注,會研究此舉有否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分析認為,雖然中國生產的鎵和鍺在全球佔較高比重,但其他國家亦有出口,亦可採用其他替代物料,相信新措施的反制作用有限。
鎵佔全球產量80% 鍺60%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發表公告指出,對鎵、鍺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出口經營者須辦理出口許可手續,措施由8月1日起生效。中國在鎵和鍺的全球生產中佔主導地位,外媒引述歐洲工業組織關鍵原材料聯盟(Critical Raw Materials Alliance)稱,內地生產的鎵和鍺分別佔全球總產量的80%和60%。
外電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商務部本周將會與鎵和鍺的主要生產商開會,討論未來如何執行出口限制。據報道,會議將於本周四召開。上述兩種關鍵金屬同時被列入歐盟的關鍵原料清單上,可用於生產晶片、太陽能面板、電動汽車和電訊設備,以至應用於軍事及航天方面。
對於新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回應說,中方始終致力於維護全球產供鏈的安全穩定,始終執行公正、合理、非歧視的出口管制措施。中國政府依法對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的通行做法,不針對任何特定的國家。
韓稱有替代品 影響有限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表明,將觀察中國如何實施對鍺和鎵的出口管制計劃,並了解此舉背後的意圖。他直言,根據WTO等國際協議規則,若發現有任何對日本不公平的措施,日方將採取相應行動反對;他不認為中國今次的限制計劃是針對日本加強晶片製造設備許可要求的回應。
外電引述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官員認為,中方此舉帶來的短期影響有限,可藉由政府庫存和替代供應所抵消;惟作為其中一個晶片製造國,該部門會繼續監測中國對鎵和鍺實施出口管制的情況,因為不能排除中方會擴大其出口管制範圍的可能性。
該官員又提到,中國生產鍺的數量,並未達到稀土般控制着全球的絕對數量,南韓可繼續支持開發替代材料和進口渠道。
荷蘭上周宣布新措施,以進一步限制先進晶片生產設備出口,有傳美國政府亦計劃在本月下旬公布有關限制晶片設備出口的新規。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分析,中國今次對美國及其盟友以牙還牙的行動,初期或會對市場和企業產生一些衝擊,然而,隨着時間過去,市場和企業會調整適應,且進一步促使其他國家降低對中國的依賴,推動所謂的「去風險」。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謝鋒晤耶倫 促解決經貿問題 |
上一篇: | 奇瑞汽車擬明年進軍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