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4年8月1日

鄧鍵一 教育講論

再談大學與「就業」

上一篇文章(5月31日)講到,未來不可知,沒有人知道未來怎樣,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未來的就業環境。以就業前景來決定選科,等於參考過去的資料,然後押注某行業未來八至十年持續向好,也無異背負八至十年的風險。大部分人畢業後,因此進退失據,也不難理解。

再推前看,為什麼大家理所當然認為年輕人從中六選科,至四年後大學畢業,他們的人生目標居然沒有轉變?大學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啟蒙,是要求大學生重建自己的人生觀。如果每個學生從入學到畢業,他們的人生目標、就業興趣,竟然不變,這種大學教育,似乎是失敗多於成功。

人生目標

筆者並不認為大學教育不需要考慮學生的事業規劃,也不會輕易講「讀大學不要擔心找工作」之類的廢話。然而,正如上一篇文章討論過,未來不可知,大學教育應該訓練學生面對、實踐不可知的未來,多於鼓勵他們孤注一擲,從入學第一天就破釜沉舟,要做某一行業,要打某份工。

那麼,到底大學應該提供什麼訓練,讓學生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呢?筆者想,沒有人可以果敢提出具體答案。但是,有一點值得想一想:我們討論學生應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時候,更確切說,其實應該討論如何看待大學與「未來」的關係。

有人聲言要學生考慮「就業前景」的時候,其實意味職場面前,人浮於事,只有盡力滿足僱主要求。僱主的要求無窮無盡,他們盡情批評畢業生,逞口舌之快,沒有代價。但是,對學生來說,這可是無止境的追逐,沒有終點;努力滿足僱主,也不保證任何結果。

又或者,我們應該明白一點,未來不可知,幾年後的就業市場,其實同樣不可知。隨便問一個管理層,該公司五至十年後,到底是什麼模樣,需要怎樣的人才,他們也未必答得準。一位在Big 4負責招聘的朋友說,公司大半年前出了policy,規定每年聘請的畢業生,最少一半並非主修會計。原因是,未來經營環境有太多不確定性,公司希望多聘請來自不同背景、接觸不同學問的畢業生,讓公司內有更多不同想法和意見。

未來提示

這樣,對幾年前鐵定心腸要讀會計、入Big 4的畢業生而言,是否不公平呢?也許是,但倒過來說,的確沒有人保證過「讀會計」跟「做會計」有直接關係。再舉一個例子,一位傳媒高層曾經說,如果一位主修政治或社會學的畢業生,及一位主修新聞的畢業生讓他選擇,假設他們其他能力相若,他一定選擇前者。畢竟,政治時局瞬息萬變,他希望聘請一位可以馬上了解狀況的記者,多於一個純粹熟知操作細節的技工。

「如何訓練學生面對不可知的未來?」這個問題,不可能有統一而具體的答案。但是,關於未來,其實在位者(即廣義的前輩、僱主等等)未必比學生知道更多。甚至乎,他們希望從年輕畢業生身上,獲得關於未來的提示。歐美知識界,每幾年就有火熱詞彙,幾年前講「社會企業」、「社會創意」,近年又講「社交網絡」、「大數據」。一雞死,一雞鳴,都旨在捕捉當下,描繪未來。

先不要問它們最後是否曇花一現,敢於提出,敢於鼓吹,本身就是實踐。大學的任務,除了傳授知識,還有創造知識。而創造知識,不單是學者們的工作,更應該是同學之間的氣氛。印象中,香港的大學教育甚少鼓勵學生建立他們的未來觀。然而,這卻可能是他們日後事業發展的關鍵。

撰文︰鄧鍵一

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兼職講師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