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
馬來西亞華美食代表「娘惹菜」,以大量南洋香料入饌,叻沙和肉骨茶尤其出色,且製法兼顧美味及健康。當地大街小巷美食林林總總,為饕客味蕾帶來驚喜。
Brick by Brick主廚司徒駿熙嘗過地道大馬菜式,對當地多元飲食文化甚為欣賞,經過一番鑽研,重新詮釋風味,讓人見識大馬魅力。
訪問當天記者步行至中環士丹頓街摸了個空,才知道Brick by Brick正門隱身於俊榮里巷仔。店面裝潢同樣低調,黑色調富酒吧風格,細心留意舖面牆壁,竟貼滿日本廚師照片,讓人有點錯摸之感,以為走進日本餐廳。
主廚司徒駿熙剛忙完午市,坐下不久,記者好奇問道這些照片用意,他說:「這都是日本人的工作照,在在都充滿匠人精神,他們對每件事都做得入微,我一直都好欣賞。在香港,廚師這個行業,比較少人重視這種態度。」
這位主廚外表頗年輕,說起話來卻語重心長。原來他已入行22年,從中日菜做到西餐和多國料理,多年來未曾轉行。談到最深刻的工作經驗,他直言來自一間和食店,「現在回憶起,其實像在遊樂園工作,每天雖忙,但看着日本前輩把每個料理工序處理得非常仔細,對自己影響好深,也好享受這種工作環境。」
不少網評歸類Brick by Brick為馬來西亞餐廳,對於這種說法,主廚見怪不怪︰「這是好多客人對我們的誤解,事實上,我們並不局限於單一菜系。平時主要按季節時令,用不同烹調方式,突顯食材的特色。」這家多國菜料理餐廳給人「馬拉」印象,全因主打的馬拉菜頗得食客歡心,包括招牌秘製馬來西亞咖喱叻沙麵及火熱砂煲肉骨茶。
重視食療效益
咖喱叻沙沒濃濃椰漿味,質地雖稀,微辣濃郁。加入龍躉片、海蝦,鮮味充盈,另有芽菜、豆卜及流心蛋配料。麵底則為摻摻,口感豐富,頗為惹味。主廚對南亞菜情有獨鍾,特別對娘惹美食頗有研究,「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有叻沙,香港人普遍比較偏愛新加坡風,因椰奶口味較重。大馬叻沙則強調功能,那裏天氣濕熱,人們以食祛濕。當地人更有不少祖傳叻沙。」
主廚重視養生,偏愛大馬風味。烹調亞參叻沙必須起用大量香料,例如香茅、乾葱、南薑、叻沙菜,再加起碼兩款辣椒如指天椒或紅椒,全部香料炒香後,才能煮作湯底。
另一個重點鑽研菜式為星馬肉骨茶。肉骨茶變化多,具有養生作用,講求補氣和祛濕,不同店有不同配料,若光顧當地老店,從湯頭、肉類到配料五花八門。以他多次遊歷觀察所得,無論主題食店數量或食材豐富度,馬來西亞遠遠超過新加坡。此菜式口味各異,如Brick by Brick便跟隨正宗製法,基本藥材有當歸、黨參、川芎等,至於八角、甘草、熟地等,則視乎每個廚師偏愛而定。
夏天散熱祛濕
不少人認為肉骨茶靈魂在於湯底,主廚則對肉與湯都很講究,「坊間多以一字排煮製肉骨茶,我們特意改用豬軟骨。軟骨炆得透身,而且口感軟糯,食落不怕咬到碎骨。湯底偏向馬來西亞風,藥材味濃。在夏天進食,可散熱祛濕,冬天吃則暖胃,幾適合忙碌的香港人。」
另一菜式烤雞,看似格格不入,事實上也帶南洋風。主廚以烤春雞製法處理,先以叻沙醬醃製,配以甘筍、洋葱和椰菜花等,惹味入魂。「在香港,西餐始終比較為人接受,為讓更多人認識馬來西亞菜,於是混合西式擺盤,再添加大馬叻沙醬,令整個組合更豐富。」
主廚特別喜愛馬來西亞,尤其鍾情當地多元食材,如肉質鮮嫩的魔鬼魚,便曾讓他一吃難忘。他笑言:「這種食材,在香港只有主題樂園才能看見,雖然在馬來西亞也不算主流,不過不少夜市也有出售。當地海產非常豐富,魚種多得見怪不怪,所以馬拉人在烹調方法上,顯得比較開放和多花款。」
撰文:黃紫慧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