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
「在我小時候,五柳鯇魚是夏天的好菜,兄弟姊妹們都爭着吃魚,我卻慢慢地欣賞芡汁中每一絲的五柳:紅薑、子薑、蕎頭、瓜櫻(包括青瓜和木瓜,有時還有紅蘿蔔),甜酸爽脆,紅潤可愛,就算看看也覺開心呢!」對香港著名食譜作者江獻珠而言,五柳菜式之所以讓人胃口大開,除了繽紛視覺效果,也因醬料清鮮解膩,在盛暑品嘗,味蕾蠢蠢欲動。
說到這種歷史悠久醬料,不同地域有不同做法,用料配搭非常多樣化。
什麼是五柳?到本地售賣醃菜的雜貨店詢問,一般共識為子薑、蕎頭、蘇薑和瓜櫻。除冷盤之外,常見菜式有五柳魚和廈門炒米。江獻珠提及,在廣東以外,五柳含不同意思,包括冬筍絲、香菇絲、火腿絲、薑絲、葱絲,因此關於五柳可說沒標準配搭,組合隨各地方文化不同。說到歷史補充,「據《光緒順天府誌》記︰『五柳魚,浙江西湖五柳居煮魚最美,故傳名也。』」數數手指出,記載距今至少百多年歷史。
台灣著名作家林文月在《飲膳札記》說,所謂「五」未有數量的限制,配料不必指定五種。配搭上以口味酸甜及色彩多樣為主,烹煮時可自由發揮喜好。林文月媽媽特別擅長烹煮「五柳羹」,製作上便具有個人喜好特色。「除了魚,又另須準備少量的豬肉、白菜、香菇、紅蘿蔔、筍、葱、薑、辣椒等。這些配料並無絕對性,大抵肉與白菜以外,其餘可視廚房裏既有之餘物而稍予變化。例如筍可用豆芽取代,香菇也可以木耳充之。能收到各色紛然、軟脆互陳之效果者,皆可以入譜。」
節慶美食
五柳色彩多樣,不時出現在台灣古早節慶的餐枱上。林文月提到,在某些地區大型團拜,家家戶戶開着大門邀來親朋好友入席,「從薄暮時分開始,隨着夜氛愈深,興致愈濃。」各式菜餚香氣從敞開的門戶窗口飄出,猜酒拳耍樂聲喧喧嚷嚷。這種稱為流水席的夜宴,壓軸好戲便是五柳魚。在大型圓盤上,魚尾炸至彎彎翹,色調紛陳,配料醬汁澆淋其上,引人垂涎。
不論什麼地方,五柳菜式調味大多以酸甜為主,一般會加入糖和醋,適量鹽、酒、醬油等。惟江獻珠則傾向保存五柳芡汁原色原味,例如做五柳魚時,除了鹽和糖,不會加任何調味醬料,醋選白醋,連芡汁也用上魚湯。另糖、醋、鹽比例要調和,以免味道太甜太酸,繼而影響菜式韻味。如果五柳購自醬園,醃汁口味各有不同,烹調前應先試味,才定糖或醋等份量。
各地的五柳菜式用料各有不同,其中不用醃菜作主要配料的,酸甜口味多以調味料帶出。粵式做法則以醃菜為主,五柳包括蕎頭、蘇薑、子薑與瓜櫻,當中食材全為夏天當造。口味上,子薑無絲無筋,食落口感爽脆,滲入白醋,酸味獨特。蕎頭和混有木瓜絲和紅蘿蔔絲的瓜櫻,味道甜中帶酸,以醋醃製後更爽脆,蘇薑則帶些許甘甜。炎夏進食,消暑解膩,酸甜惹味的五柳古法浸魚,在盛暑為最佳開胃菜式。以下分享江獻珠公開的「五柳鯇魚」食譜,部分細節有所省略,如欲了解詳細食譜,可參閱《粵菜真味2 魚鮮篇》。
醒胃鯇魚
準備一尾約1000克鯇魚、一杯五柳、青及紅椒各一隻、8棵青葱、一塊薑;調味料包括白醋、魚露、紹酒、生粉、油、麻油、適量鹽及糖。首先將鯇魚開邊處理,包括清理魚頭及刮去魚腩黑膜。然後將五柳、青及紅椒以及一半薑切細絲。餘下的薑磨成蓉,青葱打結。
用旺火燒熱14吋大鑊,加水約1.5公升,水滾後加薑蓉、葱結和紹酒。放下竹笪墊着鑊底,手提魚尾部分,將魚頭從鑊邊滑下,待水重新滾後將魚放下,利用竹笪將魚頭拉出水面。大火煮數分鐘後,用竹籤插入魚身最厚部分,檢查魚肉是否煮熟。挑起竹笪後,將魚移至平盤,灑些鹽在魚上,加蓋備用。五柳方面,轉小鍋開大火,下兩茶匙油,添加五柳、薑及青紅椒絲,鏟動材料至熟透。加入魚露、白醋、糖和鹽,倒半杯魚湯燒至滾起,熄火。另五柳汁調入生粉至芡汁透明,最後添加麻油亮芡。混合芡汁及五柳等配料,倒在魚肉上便完成。
撰文:黃紫慧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