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4日
早年在巷頭車仔檔境況記得不太清楚,印象中只吃過一兩次,後來「上舖」了,免卻在巷仔日曬雨淋和樓上冷氣滴水之苦,但灣仔晏頓街店子實在太細,只容幾位客人「立食」。記憶所及第一次寫這「車仔麵之家」,至少是十多廿年前的事,在此之前沒看過有什麼文字和照片介紹,那時為文是要記下所見的震撼心弦景象,之後兩三年店內已貼滿報章雜誌圖文並茂的推介。
與其說是「所見」,更準確描述是「所聞」,是指鼻子聞到的氣味。當天打算外賣到附近公園吃,只見一個後生仔在轉身都難的小廚房內炒魷魚,那個鑊直徑一米寬,炒得大汗疊細汗相當吃力,但升上來的咖喱氣味中人欲醉!後來才知他是大學畢業回港接父業的老闆仔,老老實實用火力把咖喱等多種香料味道逼入魷魚內,與一般用咖喱汁淋上水魷外層貨色不能相提並論,怪不得那麼好吃!
內有乾坤
然後又有一天,見他在大湯鍋裏撈呀撈,才發現內有乾坤,一大堆燒鴨頭頸和鴨殼,以及其他骨頭之類東西,熟悉食材的人都知道,以鴨熬湯是十分甜的,原來滋味的湯頭,得來相當費工夫,並非味精所能及。再之後,有一天早上到附近灣仔街市買餸,遇上老闆仔拉住車仔買餸,當中有一大抽豬大腸,才知道店內滷水豬大腸是新鮮貨。其實早留意到女工常在店內通豬大腸,工夫繁複,坦白說眼不見為乾淨比較好,見過難免感覺有點異樣,不過似無還有的餲味與滷水香混和,卻好吃到不得了,這與怕腥便不要吃魚的道理一樣。
老闆仔是多仔公,為孩子學業和前途,四五年前舉家移民,這檔生意以一個好價賣了,而買家要求老闆仔傳授烹煮各式車仔餸之道,並且留下多位得力員工,有幾位至今還在。其間,新東主在幾條街以外多開一家分店,分店後來結束,專注在原址經營。賣盤後時有幫襯,味道依然相當愜意,打破食店易手味道大變的宿命。不過,人總是戀戀舊時味,說慣了新不如舊,加上很多人的味蕾感應因歲月變了而不自知,所以我也不太信自己,必須常找機會對比印證。
這一天非繁忙時間來到,剛巧店內無人輪候,便央求相熟員工撈起湯料看看,無話可說,一分材料一分味道,好滋味是虛擬不來的。
撰文:梁家權
(編者按:梁家權最新著作《沒有星星的美食》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