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3日
牛肉部位五花八門,中西譯法亦盡不同,即使在亞洲地區,內地、香港、台灣、日本,可能同一個部位都有不同叫法。例如近年我最喜愛、在扒房見到必點的部位Chateaubriand,就是經典例子。在台灣跟內地會音譯成「夏多布里昂牛排」,而香港一般人稱之為牛柳芯,一些「老香港」更說牠是「七打牛扒」。
一頭牛最柔軟嫩滑部分就是牛柳,因為稀有,相當矜貴。而一條牛柳正中央部位,約佔整條牛柳四分一左右,就是牛柳芯,可想而知極其珍貴。牛柳芯特色富香濃肉味,較一般牛柳更柔嫩多汁、軟滑無渣,而且帶有一份獨特牛肉甘甜,其他部位難以媲美。厚切後輕輕烤至三成熟,表面焦香誘人,略加調味已是人間極品。唯一缺點是脂肪比例低,若鍾情豐富油花那種澎湃感,可能要捨棄牛柳芯。
由於價格高昂且供應緊張,城中一些高級扒房,都甚少在餐牌上以Chateaubriand作招徠。幸而近年日式燒肉店如雨後春筍,他們最講究牛肉部位,說得出的部位都有。而且燒肉店跟美式扒房模式不同,毋須原塊巨型牛扒上桌,餐廳買貨回來後可切成多片,四至六片當成一客,毋懼滯銷。所以這個被譽為「扒中之王」的彌足珍貴部位,能夠散落凡間,絕對是我等牛魔王福音。
最近在幾間日式燒肉店都領略過此滋味,每片肉都令人印象深刻。後來問店員才發現,牛柳芯本應接近零脂肪,然而油花滿布的和牛,恰恰為本身欠缺油脂的牛柳芯「加油」,同時享受肉甜與油香。不過弔詭問題隨之而來,假若我想品嘗脂香四散的牛扒,改取肉眼等豐腴部位,豈非更直接了當而經濟實惠?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供一世的愛 |
上一篇: | 別出心裁抽水加冕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