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28日

梁惠棠醫生 杏林手記

醫生,請用最新藥物醫治我!

醫生在診治時,有時會遇到一些病人要求處方最新藥物作治療,這可以理解,因為人們總認為新藥比舊的更好、更有效。

現今資訊科技發達,在媒體中經常會看到研發新藥的資訊,甚至一些只有初步治療成效數據的新藥,已廣為人知,於是不少病人在求診時,都會向醫生查詢或者要求使用新藥,期望有更好治療效果。

一隻新藥是否比舊藥有更好療效,其實是要經過數以年計的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以獲得客觀數據證明有效並且安全,才可以註冊、上架、容許醫生處方和銷售。這都是為了保障病人接受治療的安全和權益,避免受不當醫治。

為確保藥物在不同病者施行時有廣泛性功效,新藥必須在不同病人(受試者)身上使用,再經研究員收集客觀臨床數據,用統計學方法推算新藥功效,從而確定新藥能夠達到研究目標,方可向審批機構推薦並申請註冊。除了療效,新藥安全性也非常重要,這方面要客觀地觀察及記錄病人在施藥後的反應,確保藥物整體上屬安全、副作用可控。這個驗證新藥過程,稱為「臨床研究」或「臨床試驗」,乃發展新藥物或醫療儀器不可或缺的一環,而視乎研究目標,所須時間由一兩年到數年不等。

恪守操作守則

在臨床研究期間,研究機構和人員必須恪守臨床試驗管理規範(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以保障受試者權益。GCP是一套國際認可並廣泛使用的標準操作守則,規範了臨床研究的設計、實施、紀錄和如何報告受試者反應等,所有研究員必須經過GCP的培訓和考核,獲認證後方可參與臨床研究。

另一方面,研究機構也須遵循GCP規範成立獨立的道德倫理委員會,審批所有臨床研究計劃,從保障受試者角度去決定是否批准進行,期間也要定期檢視有否不良反應的報告、研究員有否準確跟隨計劃進行研究,有須要時也有權中止研究。所有用於治療、放射造影、血液分析等收集臨床數據的儀器都必須定期檢查、測試和維修,以確保所得結果客觀和準確。研究機構亦必須要有經過GCP培訓的藥劑師,負責藥物儲存並準確地調配藥物予受試者使用。

新藥評估參考

養和在2017年成立臨床試驗中心(Clinical Trial Centre, CTC),旨在統籌養和醫療集團內所有臨床研究項目,確保遵循GCP的國際標準進行。2019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曾派員進行實地考察和稽核,審查養和進行的臨床研究是否符合GCP規格、使用的儀器有否妥善保養,又到藥房檢視試驗藥物管理情況。最後我們通過NMPA嚴格審批,同年獲得NMPA認證,承認所得數據可用作新藥評估參考,這亦是香港首間私家醫院獲得此項認證。

目前,我們進行的研究項目涵蓋眼科、腫瘤科和風濕科,其中腫瘤科最多,包括肝癌、乳癌、前列腺癌、胃癌和頭頸癌等。

當然並非所有患有上述疾病病人都適合參與研究,病患必須符合研究列明的特定條件,同時明白研究目的、可能得到的好處和壞處等等,經審核才可以成為受試者。

所以當病人問到可否用新藥治療,作為醫生會解釋:若新藥已註冊,而且適用於病人本身情況,就可以立刻使用;如果藥物還未完成所有臨床試驗和註冊程序,病人只有參與臨床研究才有機會使用新藥,但必須明白新藥療效是否更好仍是未知之數。

受試者旅程

五十多歲的陳先生(化名)患有肝癌,2021年中在養和醫院接受手術成功切除癌組織,經病理分析,肝癌最大直徑達到10.5厘米,而且癌細胞已入侵淋巴和微絲血管,這些都是癌症復發的高危因素,估計他有超過一半機會在5年內復發。因此外科醫生把陳先生轉介到腫瘤科,看看有否合適的新藥,可作術後治療(adjuvant therapy),以降低復發率。其實類似陳先生的情況相當常見,可惜到目前為止,醫學界還未有認可的術後治療可達致降低復發率之目標,故此我們不能隨便建議病人接受新藥。

當時養和參加了一個全球臨床研究計劃,正正針對類似陳先生的情況,研究中受試者會在手術後接受為期一年的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

此計劃在全球招募900人,全都是經過徹底手術切除或消融但有高危復發因素的肝癌病人。研究以隨機抽樣方式決定一組病人接受標靶及免疫治療,另一組接受安慰劑,再觀察病人整體復發情況,於數年後分析數據,看看這種療法能否把復發率降低。

陳先生聽我們的研究員解釋後,決定參與研究計劃,並簽署病人同意書。他之後接受一連串檢查,包括血液分析和電腦掃描,確保符合參與研究的條件,便可開始為期一年的術後治療:每3星期到臨床試驗中心接受指定的藥物治療,並每3個月照一次電腦掃描,判斷有沒有復發。經過一年後,陳先生大致並無嚴重不良副作用,生活如常,至今已差不多兩年,也未觀察到有復發情況。

兩年內,養和招募了6個受試者並已完成所有治療。目前這項研究已在全球招募足夠受試者,並進入觀察期,待一兩年後再分析數據,屆時便能總結這療法能否達到減低復發率的研究目標。

 

撰文 : 梁惠棠醫生_養和醫院臨床試驗中心總監、內科腫瘤科名譽顧問醫生

 

[信健康] 處方新藥物須知,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