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
王維仁今年64歲,本科原本讀地質學。「我很喜歡看石。此外,在中學時我喜歡看《國家地理雜誌》,並嚮往將來可到世界各地去……可是我在這學系的成績不太好,只有C。」他笑指這是當年「轉跑道」的原因,頓一頓他再說:「與此同時,我(副修)的建築學概論(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卻得到A。還記得在暑假,我跟老師去澎湖做旅遊項目策劃,跟現時在香港做的(鄉村復育)差不多。我本身很喜歡畫圖,慢慢就對建築產生了興趣。」
出身書香世家,王維仁父親也是學者,在大學教化學,母親則是家庭主婦。「父母見我喜歡畫圖,所以放任我去找自己的路。」在台灣讀完書後,他到美國留學,在柏克萊加州大學修畢建築碩士,並在三藩市擔任建築師,留美約10年。
「我做建築師時,經常來到或路過香港,臨近九七,我身為華人,都想看看回歸這歷史事件。」他說不想用「見證」這字眼,只是「睇睇」。「剛巧有人告訴我,港大建築系請人,我去申請,就來了香港。」
自1994年至今他留港近30年。雖然曾到美國留學又長年居港,他仍心繫台灣。1999年當地九二一大地震後,在港大教書的他協助在災難中全毀的小學中坑國小做重建工作。「我從政府的重建比賽得到一些獎金。雖說有獎金,其實很少錢,機票都要倒貼呢!中坑本身有4棵樹,我希望建築物與自然結合,所以保留了那些樹。」
撰文:譚淑美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日本過江龍 香脆薄串揚 |
上一篇: | 港大建築系教授王維仁 細談本港鄉村復育「築」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