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23日

顧小培 康和健

看破想通

人基本上有「看」的能力,於是發展出意欲,想看得更廣、更真切,自是順理成章。

若要看得更廣,唐代王之渙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他展現的是詩人情懷。「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遙望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冉冉而沒,再而是浪濤澎湃的黃河,向東流歸大海,滾滾奔騰。千載之下,我們如臨其地,如見其景,胸襟為之一開。同是吟詠,元朝的王旭則看得仔細:「兩種風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西方有望遠鏡和顯微鏡,那都是在十七世紀初出現的具體發明。之前已有人留意到,一些類似透鏡物體(包括水)的光學特性。其時多位處於荷蘭的眼鏡製造商,在這方面有所得着,消息很快傳遍歐洲。伽利略在一六〇九年自行研製出粗陋的望遠鏡對天體進行觀測;又在一六一一年憑自己造出來的顯微鏡(他稱為occhiolino,小眼睛),用以觀察昆蟲,再而對它的複眼作出仔細描述。

若是眼前有遮擋,當然看不清楚。《鶡冠子.天則》有道:「一葉蔽目,不見太(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只須在近距離用到一葉、兩豆,就能做到蒙蔽的效果。

然則有的時候,也有人故意令自己看得不精明的。鄭板橋說,難得糊塗。《漢書.東方朔傳》有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水若是太清澈,沒有魚能生存其中;人若是太精明,就會是難以伸展,因為人人都忌憚他。所以古來帝王冠冕的前方垂掛着玉串,正是為了遮擋視線,意思是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白了;用棉絮塞耳,但求聽不見,乃是為告誡自己,不可聽得太精細了。能看,不須全都看到,也能有所不見;能聽,不須全都聽到,也能有所不聞:那才是上策。

接着說:「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對有德行的人,當然應該予以表揚,若是小過錯,則放過他就算了,畢竟不能要求有十全十美的完人。有人做了壞事,令他改正過來,他自能理會得;寬大懷柔地引導他,他自會趨正道;量度他的資秉,因材施教,使他自己去尋找前途。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