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2月15日

顧小培 康和健

大規模火災

戰國時秦國定都咸陽,是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三五〇年)的事,距秦始皇登基一百零四年。定都後,咸陽都城建設相繼展開,包括宮殿配套建築,後者統稱為「冀闕宮廷」。經過歷次修建,規模逐漸形成,功能趨於齊備完善。

秦始皇死後,項羽攻入咸陽,《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但據近年考古發現,當時阿房宮建築尚未完成,項羽燒的所謂「宮室」,應是咸陽宮而非阿房宮。約一千年後,晚唐杜牧作《阿房宮賦》,說阿房宮遭「楚王一炬,可憐焦土」,那應是憑空臆測,並非事實。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城市大火災之一是發生在公元六十四年的羅馬大火。這場火的真正肇因一直是千古歷史懸案,也有傳說是人為而非意外引致。

有人持「陰謀論」看法,指當時羅馬統治者尼祿(Nero),十分厭惡羅馬舊市容的擁擠,想要重新規劃,興建新宮殿,因而命人縱火。此說理據之一是,災後尼祿能馬上進行羅馬城重建的工作,像是早已預謀,備有設計方案;而且作為重點興建,施工也異常迅速。

有說是,由於火災造成慘重損失,人民怨憤;甚至有人懷疑,火災是尼祿本人故意策劃的。為了消除這些傳言,尼祿宣稱這場災難源自基督徒陰謀縱火,於是下令大舉逮捕基督徒。另一方面,尼祿焚城之說,曾經長期成為羅馬大火成因的主流觀點,因為一直以來,尤其「啟蒙時代」前的中世紀,基督教是如此宣傳,令說法深入人心。一九五一年,美國拍攝一部電影《暴君焚城錄》(Quo Vadis),正是基於此說。

另一「城市級」規模大火發生在一六六六年的倫敦,燒了四天,損失包括一點三萬多戶住宅、近九十座教堂,以及大部分市政府建築。當時整個倫敦市人口約八萬,估計火災令七萬居民無家可歸。據調查發現,最先起火處是一所用作麵包店的建築。倫敦城中建築絕大多數木製。自前一年十一月以來,全市一直處於極度乾燥之中;一六六六年漫長炎夏後,尤其變得乾燥。當年倫敦本來具有頗先進的消防設備,包括消防車,但火勢蔓延太快,居民驚慌失措,紛紛逃離,救災人手不足。火焰產生的熱量也太大,令灌救水車等難以走近。起火後,火焰很快吹往多條全是木屋的狹窄街道,一發不可收拾。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