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日
隨着時代改變,很多昔日事物都已不復見,有一些大家會察覺得到,有一些根本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的是無聲無息消失,就像賽璐璐。
香港歷來有不少漫畫迷,但知道賽璐璐(Celluloid Nitrate,又譯賽璐珞)的人不多,或者你也會問,這是什麽東西?和漫畫有什麽關係?這其實是一種美國人發明的合成樹脂,可以簡單理解為一種塑料,在動畫製作中擔任重要角色,現已成為一個收藏門類。
說得具體一點,賽璐璐就是用在製作動畫的透明膠片。據泓暉書室負責人、賽璐璐收藏家何國豪介紹,在動畫面世的初期,美國使用以賽璐璐製作的透明膠片,把人物畫在膠片上面,背景畫在紙上面,就可以做到很多不同效果,比如拖動膠片層起到角色在背景上移動的感覺。日本動畫延續美國的做法,用賽璐璐片來畫「動」的部分。
完成歷史任務
因為是膠片,採用的顏料、上色的方法跟在紙上畫是不一樣的。因此以前的賽璐璐動畫和現在的數碼動畫在色彩上面看起來差別還是挺大的。清晰的線條描邊、大色塊、邊緣銳利的陰影是比較明顯的動畫色彩風格。
他進一步解釋,以一套90分鐘的動畫為例,假設以20FPS(frame per second,指熒幕每秒顯示多少格)計算,所需賽璐璐就超過10萬幅。賽璐璐由於數量龐大,加上極易燃,並會產生化學反應醋酸綜合症(vinegar syndrome),所以當動畫完成後,大部分賽璐璐都會被銷毀,只是動畫製作公司有機會保留小部分作為紀錄、商品或禮物。
隨着日本動畫在七八十年代開始興盛,如《龍珠》、《阿基拉》等在歐美大受歡迎,有藏家開始收藏日本的賽璐璐。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動畫製作邁向數碼化,何國豪嘆一口氣說:「以人手繪製的賽璐璐變得成本高、效率低,色彩效果亦不及電腦動畫豐富,開始被淘汰,到九十年代末,動畫已完全電腦化,賽璐璐亦完成歷史任務。」
漫畫副產品
在日本動畫的賽璐璐中,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作品最多人關注。由其成名作《風之谷》開始,宮崎駿只有6部作品以賽璐璐製作,而這些都是他大受歡迎的作品,名氣大加上數量少,自然成為珍品。
香港甚少見有關賽璐璐的介紹,故很多人對此感到陌生。由7月3日至17日在深水埗「大南天梯」舉行的「賽璐璐——動畫珍品展」,展出過百幅六十至九十年代的珍品,包括《藍寶石王子》、《隱者小靈精》及《七彩卡通老夫子》等,讓大家有機會親睹這些已成絕響的漫畫副產品。
位於深水埗的大南天梯,原址為「聯昌皮號」,是經營超過半世紀的皮業先驅,所在樓宇是一幢超過80年的戰前建築物,大南天梯的裝修刻意保留那份歲月風霜洗禮後的痕跡,與今次由何國豪借出的全部展品一樣,見證着過去的歷史演變及文化成長。
圖片提供:大南天梯
撰文 : 卡夫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藝術家松山智一 靠身份矛盾突圍 |
上一篇: | AV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