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5月10日

顧小培 康和健

憤怒的貝多芬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友友這個大師級音樂家。他的大提琴演奏一向只在一流表演場合中出現;連美國總統宣誓就職典禮,都邀請他出席獻技。但說實話,他的音樂我並不十分懂得欣賞:畢竟那是比較晦澀的古典作品;再者,以大提琴奏出的樂章而言,並沒有很多是通俗流行、容易為一些普通人(例如我)所能領略的。不過,他的個人獨奏我卻頗喜歡觀看,雖然那每每不是現場表演,一般只能在熒幕上得見。我最欣賞的是他的風釆。他演出的時候,一定面帶笑容,充滿自信,氣定神閒,好整以暇,抱着那大提琴,悠然自得,撥弄琴弦時像是整個人沉醉在樂韻中;單單是看他的表情,已會被牽引進入一個怡情的境界。

音樂家不都是理應如此的嗎?所以當我觀看貝多芬的雕像時,只見他顰眉怒目的樣子,不由得感到完全不協調,與他《歡樂頌》(Ode to Joy)、《致愛麗絲》(Für Elise)等作品顯出的喜樂和溫情,明顯地格格不入。

貝多芬生於1770年。大約26歲時,他開始逐漸失去聽力。1802年10月6日,當時32歲,他寫了一封令人心碎的信,囑他的兄弟們在他去世後打開。信中有下述這樣的說話。

「你們如果認為,或在說,我經常表現兇惡、頑固、憎厭的神情,你們可會是多麼過分地冤枉了我。你們並不知道,是什麼東西令我在你們面前,展示那種隱秘模樣的原因。從小,我的心和靈魂就充滿了溫柔的善意;我甚至曾立志一心想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情。但是,請想想看,六年來,我一直無可救藥地遭受折磨,更被毫無意識的醫生弄得更糟,年復一年地被欺騙。希望得到改善,最終卻被迫面對一種持久疾病的前景(治癒這種疾病需要多年時間,或許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些因『聽力不好』帶來的悲傷經歷,對我自己及他人引致的震撼,往往是多麼的嚴厲。然而,我不可能對人們說,『請大聲一點說話,甚至喊叫出來,因為我是聾子』。哦,在一個我理應比所有人更完美的感官能力方面,涉及一種我曾經操控、至高無上完備感覺的官能,一些很少有人擁有或曾擁有過、毫無瑕疵的專業性功能上,我怎麼可能承認自己竟然存有嚴重虛弱不足的情況?我真的做不到。所以,請原諒我。當你看到我表面上像是內向地退縮時,其實我心中是很樂意與你們無拘束地混在一起的。」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