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危與機永遠是並存的。Facebook去年十月尾改名Meta,新聞想必大家都看到了。這一舉動是為了向實現元宇宙的終極目標努力,但不少新聞媒體猜測這次改名也是為了改運,Facebook是想要將大眾的注意力從之前的醜聞轉移到這個更大的新聞上。
這次醜聞焦點是Facebook對用戶,尤其青少年用戶心理健康有着極大負面影響。《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公布了Facebook內部調查,英國有百分之十三點五的青春期少女表示,她們在開始用Instagram之後,自殺的想法出現得更加頻繁;更有百分之十七的青春期少女表示,開始用Instagram之後飲食障礙症更加嚴重了,百分之三十二的青少年女孩表示,Instagram讓她們對自己身材感覺更差了。
Facebook的演算法將使用者互動視為最重要的任務,這就意味着那些點讚和評論最多的帖子會被置頂,且獲得更多的曝光度,這樣的潛規則讓青少年無形中對受歡迎這件事有更大壓力,加重了外貌和身材焦慮。
近兩年來,在兒童和青少年安全方面被大眾仔細審視的不止Facebook,六成用戶都是Z世代的TikTok也不例外。
Google和YouTube在二○一九年就被罰款了一點七億美元,正是因為YouTube Kids打着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安全環境的幌子,卻偷偷收集未成年人的資訊,並以此來投放廣告。
隨着各家互聯網巨頭紛紛在元宇宙這領域布局,以沉浸和互動為賣點的未來網絡世界更需要安全,尤其是年輕用戶這一涉世未深的群體更需要關注。
畢竟,互聯網世界充滿了壞人,虎媽們是時候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想想那些網絡欺凌,釀成令人心痛的悲劇新聞,就不再覺得這些聲稱造福全人類的公司如此單純。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