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2月28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餐飲雙城記

這次到紐約來,覓食並不怎麼暢意。其一是疫情不斷擴大,兵荒馬亂,食之不安——最怕遇上不戴口罩,又很熱心介紹菜式的經理;其二是憋了年多,人們報復性消費,稍有水準的餐廳十分之難訂。好些名牌老店好像Per Se、Le Bernardin、Blue Hill……都吃過了,相信再吃也沒啥驚喜,所以很想試試新崛起的——好像The Chef's Table at Brooklyn Fare和Atomix,尤其是後者,屬新派韓菜,好想將它和香港的Hansik Goo比較一下,可是這兩家餐廳訂位甚難。

潛意識也許很想將香港的餐飲條件作比較,當中比較留意的是意大利菜——近年香港開了好多間水準頗高的意大利餐廳,很好奇紐約意大利菜如何;了解之下,發覺這裏的意菜比較傳統,所以吃Pasta的去處甚多,水準相對來說也高;但具創意的意菜就少見了——米芝蓮二三星的餐廳一間也沒有,不像香港,光是8 1/2 Otto e Mezzo就連年拿三星;此外,高級的意大利餐廳也不少。

日本料理近年在紐約的發展頗為快速——拿三星的有Masa,而獲一星的逾十間,因為沒一一細嘗,所以難跟香港的日本料理作比較;但以拉麵店的質和量來說,應該是香港勝於紐約。

從米芝蓮的評級制度看,紐約和香港的餐飲水平不相上下,今年紐約的星級餐廳有六十八間,其中三星五間,二星十四間,一星四十九間;香港則有六十九間:三星七間、二星十二間,一星五十間。

同樣作為國際大都會,紐約的經濟位置遠比香港重要,歷史也比較悠長;香港作為一新興城市,而在飲食文化上能與紐約一較長短,真不簡單!

近年香港的餐飲發展甚快,外地名店紛紛來插旗,要是政經暢順而行,有天超越紐約亦不為奇。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