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8日
我們說「藥到病除」,可見「藥」這東西,一般都應是很有效用的,能除病。如果可以像昨天說的那位朋友,只靠服食一些補健食品,令身體內部情況有適當調理而「不藥而癒」,當然更是好事。
然則,什麼是「藥」?往字典中找答案。「藥物」是一種施用於身體的物質,它可以對其內的組織機做出生物效應,改變其狀況或生理功能;目標是針對一些疾病,以至一些能引致病患的「病原體」(pathogen),作出積極的「治理」。廣義地說,「病原體」是任何可以產生疾病的事物,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及朊毒體等。但不包括「非生物類別」的其他致病因子,例如化學毒素、重金屬、環境污染變化等。疾病也可以經遺傳,由基因的異常演變而引起。
補健食品(英語是Dietary Supplement解作「進食營養補充品」)並不是藥。顧名思義,它只是在進食以外給身體提供營養上的補充,功效並不在於特別地針對某一些疾病作出治療。身體若有不足之處,可服食補健食品以作補充,俾使有需要時發揮作用。
可以試用癌症為例子。在芸芸健康問題上,癌最令人談虎色變。其他疾病,例如糖尿、高血壓等,不多不少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關,縱是罹患了,只要能自我節制,應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癌卻是防不勝防,有的時候更是治無可治。一般比較「標靶性」(具特定目標)的療法是做手術及化療,但縱然採用了這些方法,癌症病人往往仍是惶惶不可終日,不知道哪一天癌會復發。
在這種情況下,補健食品便派上了用場。因為的確有一些食物成份,例如,在黃薑中的「薑黃素」(Curcumin)能夠促動細胞內「癌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的天然機制。這些成份,日常飲食可得,但往往份量太少,作用不大;另一方面,藥廠不會製造,成為一個抗癌藥的,因為這屬食物的天然成份,造出來不能享有專利。藥廠若不能獨享其成,大可會無從「回本」,那自不是生意經。
藥物有清晰的、確定的、經當局(例如美國FDA)審批認證的「藥效」。補健食品在人體中的功效,在一般人的理解之上,須參閱科學家刊載在專業學報中的論文。那是來自全世界學者的研究結果,每一篇都經過千錘百煉,有實驗數據支持,再由專家小組審閱通過,才能刊登。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