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4日
多年前有位朋友說過一句:「有的人自命不凡,但現實中並沒有為世界帶來太大貢獻。」這句話提醒了我,做人切忌自視太高,反而要時刻保持對於做事的高要求,因為作品的質素會說話,騙不了人。其實,現實中有能力做出成績,都是心懷謙卑去做實事的人,他們埋頭苦幹的「台下十年功」往往不為人所見──向國際作中菜文化輸出的佼佼者中不乏其人,好像大班樓十年磨一劍,今年破天荒登上了Asia's 50 Best第一名,令中菜在國際餐飲界的地位有所突破,邁入了新的階段。從這食店的成功,亦可見證中菜能自成一格,但同時無損其普及性,爭取到廣泛認同。這些年從許多外國名廚、美食家口中得知他們從大班樓得到不少啟發,亦顛覆了他們對中菜的原有認知。在各方有心人的努力下,國際食客們開始學會分辨:家全七福、富臨飯店是吃傳統粵菜、Mott 32是吃鬼佬中菜、大班樓是吃新派粵菜……
香港美食寫作先驅
儘管聲譽如日中天,我所認識的大班樓掌舵人葉一南卻對於四方八面湧來的專訪要求大多推辭,跟群眾保持着一種距離,考了第一名後他多次說:「現在和打後都是想辦法多做幾道好菜吧!」繼續腳踏實地、精益求精。能夠做到寵辱不驚、心存優雅的,都是有修為的人,「陳家廚坊」的陳生、陳太亦作如是。上周寫到他們夫婦撰寫的China The Cookbook在國際上大放異彩,目前已發行了5個語言的版本,讓國際受眾對中菜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推進了中菜在國際飲食界的發展。不過,陳生、陳太並不止步於此,日前他們向我透露接受了一個項目的邀請,需時3年完成30萬字的寫作後付梓出版。3年!30萬字!這簡直就是史詩式的工程,我聽了都快要哭了,因為我知道寫書出書是多麼艱辛、焦慮的事,所以很多名人只出一本書當作Profile就不再出了,因為沒有熱情和使命感,很難堅持。陳太說,能夠堅持寫飲食,至大關鍵是他們都是喜歡閱讀、做研究的人,可以不斷解決問題於他們而言是莫大的樂趣,因此樂此不彼。「兩夫妻能夠在晚年同心合力,又有共同興趣地工作,其樂無窮,不是名利可以取代。」真正的鶼鰈情深。
走筆至此,還要一提,陳生、陳太的名字是陳紀臨、方曉嵐,陳生是香港美食寫作第一人、大美食家陳夢因先生的後人。陳生、陳太年輕時便在家裏餐桌見盡各路風流人物,譬如畫家張大千就是其中一位,而江太史的孫女江獻珠則是陳夢因的徒弟。
無怪乎陳生、陳太能夠在許多明明可以高調作自我宣傳的骨節眼上,始終保持着低調、平實,畢竟家學淵源、幼承庭訓,見慣大場面,就培養出了平常心。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