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5月6日

張寬耀醫生 腫瘤科

子宮頸癌的防治

子宮頸癌是今年「世界癌症日」的焦點。全世界每年診斷出逾500萬起子宮頸癌的新病例,有數十萬名女性死於這種疾病。世界衞生組織(WHO)2020年展開一項根絕全球子宮頸癌的計劃,包括廣泛使用疫苗、新的檢測和治療方法,可望在2050年拯救500萬人的性命。在香港,子宮頸癌發病率在2018年排名第七,死亡率排名第八。2004至2018年相對穩定,病發率最高為45歲或以上。

子宮頸癌病因主要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第16型和第18型,引致70%的子宮頸癌及子宮頸癌前期病變;其他病因包括過早有性經驗、性行為過度頻密,或者有多個性伴侶、曾感染性病、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年期達5年或以上)、已生育3次或以上,而第一次懷孕時年紀較輕、免疫能力低,例如患有慢性腎病、愛滋病等,以及有吸煙習慣。因此,子宮頸癌是可防預的,如避免濫交、定期進行子宮頸細胞塗片檢查(柏氏抹片)、接種子宮頸癌預防疫苗(疫苗能預防包括高危型第16、18型及低危型第6、11型HPV病毒,第6和11型能引致生殖器疣及輕度子宮頸病變),以及戒煙。

政府去年起決定將子宮頸癌疫苗加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女生會獲安排於小五及小六接種疫苗。疫苗對已有性接觸的女性仍是有用的,因為只有極少數女性會同時染上全部HPV;懷孕婦女則不建議接受此疫苗。

子宮頸癌第一期或早期第二期可通過放療或手術根治。第二期後期(IIb)及以後可採用放射治療及化療治癒,即使腹部動脈側淋巴擴散(IVA)仍可使用化療及放療治癒。如已擴散便主要使用化療,一般為卡鉑及紫杉醇,並可加上標靶藥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加強治療效果。

對復發或化療無效的子宮頸癌及PD-L1陽性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治療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研究顯示,九成的有效反應患者有多於6個月的病程控制。

作者為腫瘤科專科醫生

 

[信健康] 治療子宮頸癌,醫生貼士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