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1月29日

袁靜怡醫生 醫學百科

年輕女士易腸敏感作怪

近期政府推廣大腸癌篩查計劃,呼籲大家定期檢查保護腸道健康。不過,部分腸道疾病無法透過內視鏡檢查腸壁找到,例如被視為都市病的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原來經常腹痛、腹脹、肚瀉或便秘,已可能是患病的徵兆。

腸易激綜合症亦稱「大腸易激症」,或一般人叫作「腸敏感」。在腸道沒有任何損傷、病變下,出現蠕動失調或過敏等功能障礙,屬長期慢性疾病,與偶爾出現的腸胃炎不同,後者一般經治療後可自行痊癒。

若患上腸易激綜合症,患者的排便習慣會出現變化,容易感到腹部不適,通常在排便後有所紓緩;大便的頻密程度可增加或減少,形態亦可變得過硬或稀爛。除了身體出現不適外,在工作、日常社交及情緒控制等方面也會備受困擾。

此症的年輕女性患者比例較多,惟其他年齡層均有機會患上。暫時醫學界對病因還未有確切定論,當中涉及的成因眾多,包括患者腸道肌肉收縮紊亂、容易敏感;另外進食油膩或刺激性食物、生活壓力大、情緒病患或家族遺傳,也會增加發病風險。

雖然目前此症沒有確切的診斷方法,但除了根據診斷準則Rome IV criteria評估徵狀,醫生或會因應病人情況建議檢查,以排除大腸癌、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有相似病徵的下消化道疾病。檢驗項目包括大腸鏡檢查、化驗血液或大便樣本、食物過敏測試等。

即使腸易激綜合症並不會致命,但會令患者感到諸多不便,故治療着眼於控制及紓緩病徵,醫生會處方合適藥物,如腸胃止攣藥、止瀉藥、緩瀉劑和益生菌補充劑,改善腸道健康。建議患者在飲食上限制或避免攝取酒精、咖啡因、乳糖、麩質等。另可進食水溶性纖維食物,如燕麥、亞麻籽,改善腹脹。

管理好情緒亦有助紓緩病情,作息定時及保持適量運動減壓,改善焦慮、受壓情緒後,才能減輕腸胃不適的徵狀。

作者為全科醫生

 

[信健康] 減輕腸易綜合症,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