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0月28日

袁靜怡醫生 吃出痛來

轉季飲食之痛風陷阱

秋風起,天氣變得乾燥,香港人最愛相約三五知己打邊爐或與家人一起「進補」,有時吃着吃着不懂節制,有機會吃出禍來,例如痛風症。

張先生就領教過痛風的可怕。某夜他突然感到腳趾關節一陣劇痛,繼而驚醒。第二天早上連站着也痛,前來求診,檢查後證實患上因痛風帶來的急性關節炎。痛風往往跟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張先生數數手指:「最近的確有很多應酬,跟朋友連續幾晚打邊爐,前陣子又吃自助餐,又喝多了酒。」

痛風症是一種代謝病,由於血液中的尿酸水平過高,令到尿酸鹽結晶體沉積在關節和身體其他部位,急性發炎時,關節會發紅、發熱、疼痛和腫脹。如果血液中的尿酸水平持續過高,炎症有機會經常復發,久而久之更可能導致關節變形、尿酸性結石、腎炎等較嚴重的慢性併發症。

痛風與食物中的嘌呤(Purine)有關,動物內臟、貝殼類海產、豆類等就含有較高嘌呤。一般而言,嘌呤經過新陳代謝分解會變成尿酸,通過小便排出;如果因為遺傳因素或腎臟排泄功能問題,令體內的尿酸製造過多或排出過少,就會引發高尿酸血症,增加患上痛風的機會。

據統計,香港的痛風症患者超過50萬人,男性發病率較高,中年人或長者亦較易患上此症。

即使只有三四十歲,若習慣放肆飲食,身體自然會響起警號。其他高風險因素包括體重過重、嗜酒(例如啤酒)、嗜喝高糖飲料、系親屬患痛風症、患高血壓、心血管、甲狀腺、腎病等疾病。

張先生被痛風嚇怕,急於請教治理方法。除了服痛風症藥物或消炎止痛藥外,建議他以後得控制飲食:多喝水以幫助排出尿酸,少喝酒、少吃動物內臟,還有別過量進食紅肉、貝殼類海產等。

作者為全科醫生

 

[信健康]捍衞健康非難事,健康資訊要留意!【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