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3月9日

顧小培 康和健

慈悲的外衣

在上一篇中我說「連聖人如孟子也矯揉造作得很」,表面上好像頗為冒犯,今天須急急補充。

我引用了《孟子》中所描述他與齊宣王的一段對話:「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齊宣王坐在堂上,有人牽牛在堂下經過。他問牽牛去哪裏,答說:「要宰殺牠作祭祀之用。」王說:「放了牠吧,我不忍心看到牠在顫抖的樣子,畢竟牠並沒有任何罪過,何以要置牠於死地?」下人因而請示:「那麼,是不是把祭祀取消不做?」王答說:「那怎可以取消?不如改用一隻羊吧。」

殺一隻羊與殺一隻牛都是殺生,「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如果只因為牠沒有罪過而不殺,選牛選羊並無分別。孟子辯解:這樣的行為「是乃仁術也」,再而闡釋箇中道理:「見牛未見羊也。」兩者之間的取捨,分別在於王的眼前只見到牛,並沒有見到羊。於是結論:「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然則,是不是只須「遠庖廚」就是「仁」的表現?孟子當然不是這個意思。若循文章繼續讀下去,可知他只不過是在借題發揮,想利用發生在齊宣王本身的一樁事,籲他應以王道和仁政治理國家。

南懷瑾老師指出:「人的心理經常在變化,很難從某一件事上就遽然斷定他是仁慈或者不仁慈……也許他會殺豬,不喜歡殺牛。譬如印度教徒,絕對不殺牛,但卻殺豬;伊斯蘭教徒則不吃豬肉,但他們殺牛殺羊,吃牛羊肉。」

筆鋒一轉,南老師說:「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風行保護動物的運動,成立動物保護會。」他續說:「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即使一個最壞的人,都有善意,但並不一定表達在同一件事情上……俗話常說,虎毒不食子,動物如此,人類亦然。只是一般人,因為現實生活的物質需要,而產生了慾望,經常把一點善念蒙蔽了,遮蓋起來了。」

從實際角度來看,事情是不是正如南老師那樣說,乃「人類物質的需要產生了慾望,再而把善念蒙蔽了」?我認為不一定。可能須反過來說:有些人將物質的需要,蒙上了一層「善念」的糖衣。以不好聽的說話形容,那屬「披上慈悲的外衣」。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