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昨天引用了《道德經》開首的幾段說話,用以表達老子的人生觀。他以水為例,指出水獨特的優點:水對世界萬物都提供有利的影響,本身卻並不主動參與任何競爭。但它可不是能輕易被欺負的,而有它自己一套處事的方針,能屈能伸。
這個概念曾被李小龍「偷師」以另一個形式,套用於武術。在1971年的一個電視訪談節目中,他提出「Be water」(以水為榜樣)的思想,再而進一步闡釋說:須虛心靜思,像水一般,沒有固定的體態:置它於任何容器中,它即可成為同樣的形狀;水能細流,也能衝擊。李小龍領悟到的是,在對敵之時不墨守成規,順其自然,藉勢而為,後發制人;但這一連串發力、使勁、招式、動作的組合中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具有一個空靈的心態與思考。套用武俠小說常用的一個詞彙,乃是「已臻化境」。當中效法的是水那個不亢不卑、隨遇而安的天然特性。再者,須以「求諸己」為先,鍛煉的是自己的修養,更甚於施於別人身上的手法。
李小龍這句Be water的名言,最近卻被一眾以「反送中」為藉口、到處肆虐搗亂的暴徒濫用了。他們鼓吹的是,大家要像水一樣,能進能退、能聚能散,除了能像洪水般洶湧而至,亦要可以像潮水般迅速撤離。不過,在他們整個行動中,欠缺了正確的理念,只是為破壞而破壞,以眾凌弱、以力逼人。這些並不是仿效水的優點,充其量只屬捨本逐末之舉。
暴徒們的用意,他們自己說得很清楚了:我們不跟你們講道理,不循正常的渠道謀求改善,因為講道理起不了作用。我們有「無力感」,所以我們訴諸暴力,只談我們的一廂情願,不顧實際。我們對「中國管治香港」這既定的情況並不認同,我們對「生而為中國人」這個現實不滿;在我們心目中,我們屬另一類更高層次的「香港人」。我們知道我們面對的是政府,但我們無法與之抗衡,於是我們向社會挑戰,在無辜平民百姓身上施虐,為的是脅迫政府答應我們的要求。如果政府不就範,我們會將暴力不斷升級。雖然「使用暴力」是我們挑起來的,但我們將實情反過來說,說我們所做的一切破壞手段,都是迫不得已而為,警方因應的行動才是過了火,應予制裁。在我們的行動中,我們施展出「人多蝦人少、打不過就逃」的游擊策略,美其名為「以水為榜樣」。請各位捫心自問,那還不是無賴行為嗎?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