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
華格納的四連劇《指環》以北歐神話故事來論說人世界的愛恨情仇及背後的權利爭逐,台中國家歌劇院自2016年啟用,首年演出第一隻指環《萊茵黃金》後,按年打造到今年最後一隻《諸神黃昏》(Gotterdammerung),是西班牙瓦倫希亞蘇菲亞皇后劇院與意大利佛羅倫斯五月節的共同製作,導演則是西班牙拉夫拉前衞劇團的藝術總監卡盧斯帕德利薩,這次台中的《指環》可說是帕德利薩和拉夫拉前衞劇團一向以來所追求的特異創新、充滿節奏、不斷進化蛻變、富有爆發力和刺激性的前衞美覺觀與藝術風格下的結晶。
從序幕3位命運之女的出場解讀命運繩索的扮相,齊格飛與布倫希德以指環定情的處理;第一幕昆特、哈根與古德倫三兄妹作為季比宏族的統治者,不僅滿身服裝上,甚至滿臉都是貨幣金錢符號。
布景同樣結合了流動的金融報表數字記號、商標、冷硬的現代幾何線條結構;齊格飛以荒野戰士的裝束闖入這個明顯是現代,甚至是未來的世界後,亦要在舞台上換上現代的西服,而自此,他神武的法力亦消失了,甚而被瞞騙喝下忘情水,從而被陷害,迷失自我,背叛了布倫希德,也就產生第二幕布倫希德盛怒之下,將刀槍不入的齊格飛背部唯一弱點洩露給哈根,從而產生第三幕的悲劇,哈根從背後刺殺齊格飛,繼而於齊格飛遺體前,更將和他爭奪指環的兄長昆特以手槍殺死。
整個製作結合了大量現代電腦的動畫、投影機的機械裝置和機械吊臂。並以現代吊索加上燈光變化來處理3位命運之女和萊茵女兒的特性與場域,再加上既古典又現代的服飾設計;而最後一幕,樂音仍未響起前,樂池三邊已俯伏着持着仿似長矛之物的十多二十位黑衣獵人,其後又有落下大幕的幕前戲,獵人走到觀眾席中,不僅穿過走道,還跨過前後座椅,貼着觀眾,將長長的帶子綑繞着觀眾前後的座椅,從前到後,再齊齊自觀眾席最後面的出口離場。
突出現代財富罪惡
這種「疏離」的現代戲劇手段的使用,都刻意地要告訴觀眾,這些都是發生在現實社會中的事。終幕布倫希德躍入齊格飛火葬堆,在河水(水缸)中嬉戲的萊茵女兒取回指環,現場演員手持的真火,與電腦動畫製作的烈焰,將由數十位特技人飄浮在半空煙霧火光中的人體影像所構成的瓦哈爾城堡瓦解。一切回到人間,然而人間仍是權力慾望利害的羅網,這個製作更突出了現代社會財富經濟的罪惡,但人間的體制是否仍如天庭般會一把火燒毀,人便可以解放?可以完全自由了?當然,華格納即使會續寫第五部曲,亦不可能會有答案。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