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
記得,我曾到過日本關西的高野山,不為爬山,非為拜佛,只為了靜思。山上五十多間寺院,大部分開放給善信和遊客入住,幽谷山林,紅葉黃杉。老舊磚舍,在此間隱居了幾個世紀?古杉成林,與村莊相依多少個深秋?
火車漸進,人煙漸少,在深山荒嶺只有密林守護,彷彿不容半點文明。奇怪,竟然會有人在1200年前開始興建寺院,後人更爭相仿效,一氣連成全日本最密不可分的佛寺集散地。談到高野山,必先了解開闢高野山壇上伽藍的空海,也就是弘法大師。空海,西元774年生於日本,是地方貴族,30歲隨同遣唐使前往中國長安修研佛法。其後他攜帶了珍貴的密宗佛經回到日本,來到高野山開山建寺。
這兒有馬路有醫院有小店,在古剎簇擁下,維持起居基本需要,卻又靈氣逼人,就像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入住的寺院,房間簡樸,素淨雅致。小和尚端來的晚膳中,有一磚豆腐,豆腐上一塊紅葉,紅葉上再放一抹青芥。我看着,想到他做菜時,把落葉在清泉下洗淨,不浪費一塊豆腐,處處用心,惹人深思。走過多少寺堂,步經幾處宿坊,住進禪意房間,閱讀草書墨跡;日本秋天的撼動,明明是燃燒的火紅,卻如此輕柔,溫暖人心。
一位著名女鋼琴家曾說過:「人類其實需要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我們是Human Being,不是Human Doing。」什麼地方最適合都市人靜靜躲起來思考?很多人會聯想到書店。在香港,鬧市書店雖不易經營,但難得有心人。這個周末下午,灣仔三聯書店有一場小講座,願與讀者細味緋紅日本,在紛紛擾擾中洗滌心靈,讓思想放飛。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