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
最近參加了朋友的演講會,對於公開演講有了多點認識。我們身邊可能都有不少習慣演講的人,經常在公開演講中加入了累贅的片語:「嗯」、「啊」、「所以」、「其實」……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育,對話時應該從詞彙表中,刪除一些非常糟糕的贅詞。當我們覺得這些是最具破壞性的贅詞;但實際是有些話語,比它們更具破壞力。到底是什麼呢?例如:「我只想說」、「我只是覺得」、「我只是相信」……
我認為,「只是」這個詞,是最大殺傷力。因為,它為聽眾否定了之前我們要說的內容,並為應對反對者的想法預先找藉口。我們每次的公開演說,都有機會影響其他人的想法或行為。「只是」這個詞,聽起來就像是在為自己的言論道歉,不但會降低自己的信心、信譽,甚至權威。
那麼,該怎麼做才能避免贅詞?我們先要意識到說贅詞的頻率。在辦公室,可以找同事幫忙,每次聽到自己說贅詞時,提醒自己。又或者,在每次演說時,用智能電話為自己錄音,事後再記錄下來。自己意識到之後,便要有方法去控制。其中,暫停和呼吸是最常見的方法。通常,我們覺得自己差不多開始說贅詞之時,馬上暫停和呼吸。同樣,多留意聽別人演說,留意贅詞,注意頻率;自己在意識上,會自然開始避免使用它們。
贅詞,不會一夕之間消失,我們可以矢志減少它們。這樣演說時便不會感到有壓力,亦不會分散注意力,令聽眾保持專注,更能感受到自己話語的力量和信心。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