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我寫作的主題,常常圍繞如何追尋幸福。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終日忙忙碌碌,老是在尋求滿足和幸福。為什麼我們對幸福的追尋,沒一刻停止?曾經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微小電極片裝到老鼠腦袋,用弱電流刺激牠的腦袋。他們無意間發現,送出刺激後,老鼠彷彿又在等待下一次刺激。即使飢餓了一天,牠仍可以完全忽視眼前的食物,只為等待再次的電流刺激。這是因為,老鼠的腦袋因刺激而分泌多巴胺(Dopamine),牠全副的注意力都轉移到這件事上。而且,多巴胺所產生的,並不是「愉悅或幸福感」,而是一種「渴望」,這迫使我們去行動,去抓住這個機會。
如果真正驅動我們欲罷不能去追尋幸福,是對它的渴望,而不是幸福本身帶來的喜悅。那麼,我們所渴望得到的, 就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想像。這亦變成,一種所謂的上癮。例如,我們從戀愛中得到的甜蜜,即使短暫,也是美好。它所以會令人不能自拔,是憧憬「獲得快樂感覺」的渴望。
以我個人而言,我非常明白佔據自己內心的是,對於「幸福的憧憬」。所以,戀愛中若有跟「想像中」有落差,我亦能自我調適至一個滿足狀態。所以,當中即使有漫長的焦慮與等待,我的生活,我的心態,能時刻保持愉悅。從這個角度來看,我一直沉浸在幸福感當中,是沒有傷害的。因為知道會得到幸福作為報酬,所以會努力去付出行動。這點,和癡情不一樣。從意義上看,不過是自愛的內心投射。反過來,只要知道底線,不要變成過度自我;要接受意見,也知道想像和期望之間的落差,追逐一生,又何妨?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