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8月6日

金鈴 鈴感日記

「讀腦」不讀心

人與人之間存在衝突和矛盾,因為每個人都能獨立思考。科學家一直希望成功破譯大腦思維運轉,但卻未能成功。

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的團隊,獲專門研究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的Facebook「實境研究室」支持,上星期發表,首次成功將人類大腦活動發出的訊號,轉化為文字,為神經科學帶來重大突破。雖然目前能辨識的詞彙有限,但只要研究團隊繼續開發系統,將能令嚴重殘疾患者受惠,實時與人溝通。

我們經常在媒體報道中看到,嚴重殘疾患者可憑眼球移動及肌肉顫動等操控裝置,作出基本回應。但如果,可讓使用者跟上人類談話節奏,流暢溝通,是對病人一種莫大鼓舞。研究團隊將一小塊微型電極裝置,植入被研究者的大腦皮質,讓他們讀出24個預設答案,並以電極記錄其大腦活動數據。科學家再分析數據後,亦以此建立電腦迴路,讓它學習特定大腦活動模式,與患者聽到的問題及說出的答案進行配對。雖然研究仍屬初步階段,但已能讓患者回答一些簡單問題,包括喜愛與否、感覺如何、房間是否舒適等等。這系統檢測的大腦訊號,是用嘴唇舌頭下顎及喉嚨的肌肉移動,而非大腦構想的話語。因此,受創傷或患有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未必能發出這類訊號。

「Read my mind」,說起來很抽象,在科學的領域亦同樣不容易。這一項研究,證明能夠讀心,比讀腦更重要。而人心,卻永遠是最難估量。原因是,它會一直轉變。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