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漢字由筆畫組成。但漢字平均筆畫較多,不易記憶;另外,筆畫也沒有為「字」提供音、義的功能。因此,以部件代替筆畫教寫字,更為有效。
部件是「由筆畫組成的具有組配漢字能力的構字單位」,是現代分析漢字的一個概念。內地分別在1997和2009年發布了兩個部件規範,前者把兩萬多個漢字進行拆分、歸納和統計後制定出560個部件,偏向用於訊息處理;後者是對3500個常用字進行拆分、歸納和統計後制定,共有514個部件,偏向用於教學方面。(以上兩套部件是分析內地所使用的規範字,包含了簡體字,如應用在香港,需要稍作調整。)
部件應用在教學,一方面可以減少「字」的組件數量,例如「雀」字,共11畫,部件只有「小隹」兩個,易於記憶;一些部件可為構成的字提供「音、義」的線索,有助於了解整字的讀音和字義。以「小隹」寫出「雀」便是例子之一。教學時。由於部件的筆畫較成字少,相對較易學習。先學部件,再利用部件寫字,字形便較易掌握。例如,以部件「馛」(心字的變形)」配上「共、莫(艹日大)」便可寫出「恭、慕」二字。
分成兩種部件
部件可分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以上按3500個常用字制定的514個部件,其中就包含了311個常用的成字部件。由於是成字,本身有音、義,所以較易理解和學習。它們的構字能力各有差異,可構100多字以上的有「口、日、木、土、人、十」等,是優先學習的對象。另一些部件,雖然構字不多,但可能是一個字最難寫的一部分,例如部件「臣」,在小學初階,可以構成「監、藍、藏、緊、臥、臨、堅、籃」等字(參考「小學中文科常用字表」),所以應該是重點學習的對象。
餘下的203個是非常用字或非成字部件,其中部分是大家認識的偏旁和部首,雖然是符號,但還帶有「音、義」的線索。它們的筆畫一般較少,書寫時易於掌握。非成字部件構字能力亦各有差異,構字較多的「氵、扌、艹、亻、宀」等,都可構寫100以上的字,是優先學習的對象。另有一些既有構字能力,又由於經常與其他部件處於相交關係,學生不易辨別,是重點學習的對象,例如部件「⺕」(雪字底),在小學初階,可以組構「雪、書、畫、掃、事、筆、急、君、羣、婦、建、唐、糖、爭、箏、 淨、靜、浸、尋、歸、裙、盡、康、妻、棲、兼、賺、慧、津、健、龜」等等31字。
教寫字時,有系統地分階段學習這311/203個成字/非成字部件,有助於學生了解成字的結構,消除學生對「字」的恐懼。另外,部件筆順正確,成字的筆順也自然正確。
作者為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學者、理工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碩士
訂戶登入